新的研究丰富了人们对MERS关键位点的认识,对未来的药物设计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如,研究人员在受体和配体之间发现了一些氨基酸相互作用的细节,可用于设计小分子药物,阻止二者的结合,从而中断病毒的侵染。
而在病毒疫苗的研发方面,这种“刀”的结构也可以作为免疫原制备出备选抗体,然后再从中筛选鉴定出保护性抗体。比如针对“刀刃”部分的抗体,就好像一个“刀鞘”,套上去就能避免病毒“扎”进细胞了。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科院微生物和安徽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王奇慧介绍:“这也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一项工作。”
人们很难想象,这项成果的关键工作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攻下的。为什么要这么“着急”?MERS目前尚未在国内发现感染病例,现在进行研究是不是太早了?
逯光文算了一笔账:“SARS的病死率不到10%,而MERS则高达55%,如果MERS具备了跟SARS一样的传播能力,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就是高福老师第一时间启动这项研究的根本原因。”
在高福等人看来,对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再“超前”都不为过。“基础研究必须走在前面,打有准备之仗。经验告诉我们,如果等到病毒传播开来再去研究,很可能就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