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瘢痕性修复的简单介绍
瘢痕性修复的简单介绍
时间:2013-08-08 14:51:49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百度文库
瘢痕性修复或称不完全性修复,是在组织细胞不能进行再生性修复的情况下,由损伤局部的间质新生的肉芽组织溶解吸收异物并填补缺损,继之肉芽组织逐渐成熟,转变为瘢痕组织,使缺损得到修复。

    瘢痕性修复或称不完全性修复,是在组织细胞不能进行再生性修复的情况下,由损伤局部的间质新生的肉芽组织溶解吸收异物并填补缺损,继之肉芽组织逐渐成熟,转变为瘢痕组织,使缺损得到修复。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是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肉芽组织是由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及一定数量的炎性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的。其形态特点如下。

    1.肉眼观察

    肉芽组织的表面呈细颗粒状,鲜红色,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而无痛觉,形似嫩肉故名。

    2.镜下观察

    典型的结构是位于体表和管腔表面损伤处的肉芽组织,其表面常覆盖一层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下方的肉芽组织主要由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和炎性细胞等组成,基本结构为:

    ①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平行排列,与表面相垂直,并在近表面处互相吻合形成弓状突起,故肉眼呈鲜红色细颗粒状。

    ②新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散在分布于毛细血管网络之间,很少有胶原纤维形成。

    ③多少不等的炎性细胞浸润于肉芽组织之中。如为感染性损伤,则炎性细胞较多,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如为非感染者,炎性细胞少且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为主。肉芽组织内常含一定量的水肿液,但不含神经纤维,故无疼痛。发生在组织、器官内部的瘢痕性修复,往往也是通过上述的肉芽组织增生来吸收和取代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等,不同的是肉芽组织位于这些物质的四周向中心部增生推进,毛细血管的方向性或是向中心部辐凑或是比较紊乱。

    肉芽组织深面往往有一层由纤维细胞、大量胶原纤维和少量小血管构成的成熟的纤维结缔组织。

关键字:瘢痕性修复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