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辨率:指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分辨率的高低取决于光源的波长λ,物镜镜口角α和介质折射率N,它们之间的关系是:D=0.61λ/N.sin(α/2).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0.2um,电子显微镜可达0.2nm,肉眼的分辨率一般只有0.2mm。
2.(P55,93)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光脱色恢复技术)(FRAP):使用与蛋白质或脂质偶联的亲脂性或亲水性的荧光分子标记膜蛋白或膜脂,然后用激光束照射细胞表面某一区域,使被照射区的荧光淬灭变暗。由于膜的流动性,淬灭区域的亮度逐渐增加,最后恢复到与周围的荧光强度相等。运用此种技术检测活体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分子运动以及在各种结构上分子动态变化率的大小。这种方法基于的原理是:利用高能量激光束的照射使特定区域的荧光发生不可逆的淬灭。用于解决活细胞内蛋白定位,动力学等问题。
3.负染色技术:用重金属盐对铺展在载网上的样品进行染色,吸取多羽染料,样品经自然干燥后,整个载网上都铺上了一层重金属盐,从而衬托出样品的精细结构,可以通过负染色电镜技术观察线粒体基粒,核糖体和蛋白质及其组装成的纤维甚至病毒精细结构。
4.原位杂交: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在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即通过单链RNA或DNA探针对细胞或组织中的基因或mRNA进行定位的技术。(P67)
5.放射自显影技术:用于研究标记化合物在机体、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定位、排除以及合成、更新、作用机理、作用部位等。其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导入生物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标本制成切片或涂片,涂上卤化银乳胶,经一定时间的放射性曝光,组织中的放射性即可使乳胶感光。然后经过显影、定影处理显示还原的黑色银颗粒,即可得知标本中标记物的准确位置和数量,放射自显影的切片还可再用染料染色,这样便可在显微镜下对标记上放射性的化合物进行定位或相对定量测定。
6.单克隆抗体技术:(P73)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绵阳红细胞免疫过的小鼠脾细胞(B淋巴细胞)在聚乙二醇或灭火的病毒的介导下发生融合。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一方面可分泌抗绵阳红细胞的抗体,另一方面像肿瘤细胞一样,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或移植到体内无线增值。由于骨髓瘤细胞缺乏TK或HGPRT,只有融合的细胞在含HAT的培养液内通过旁路合成核酸而得以生存。通过HAT选择培养和细胞克隆,可以获得能大量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单克隆抗体技术最主要的优点是可以用不纯的抗原分子制备出针对某一抗原分子上特异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