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在7月出版的《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上报告说,他们研究了癌细胞阻止其染色体末端变得更短的机制。
染色体末端也被称为端粒,端粒变短意味着老化过程的进行。为了保护适当的体形,所有的细胞都需要阻止自身端粒因每次分化而变得更短。癌细胞的分化频率高于一般细胞,因此,对癌细胞而言,如何保持端粒的长度则更为关键。部分癌细胞通过生产更多的端粒酶来保护端粒,其他的癌细胞则采用了一种名为替换途径(ALT)的方法,即端粒被聚集到细胞核中一个名为前髓细胞白血病小体( PML)的特别区域。
Hongtao Yu和Patrick Ryan Potts发现,当覆盖端粒的蛋白质被一个名为SUMO的小蛋白质连接上时,端粒就会进入 PML特区。他们还鉴别出覆盖端粒的蛋白质,当这种蛋白质缺失时,在ALT癌细胞系中的端粒就会变短,实际上,这种细胞已经丧失了生长能力。
新工作所揭示的机制也是其他几种癌细胞繁殖的机制,这种机制与细胞的正常生理学也有关系。然而,因为覆盖端粒酶的蛋白质在正常细胞的功能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以这种蛋白质为靶标进行癌症治疗也许并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