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失弛缓症是原发性食管动力紊乱性疾病,以食管体部无蠕动和LES松弛障碍为特征。食管滞留食物和唾液导致患者出现贲门失弛缓的典型症状:吞咽困难,反流未消化食物,胸骨后疼痛,体重减轻。
PD和LHM治疗现状与评价 贲门失弛缓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目前的治疗方法仅限于缓解症状。治疗方式通过PD或LHM破坏LES。近期一项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以上两种治疗方法都能获得良好的短期治疗效果。然而,由于贲门失弛缓症治疗后食管黏膜下纤维化的风险和疾病的自然进程,患者可能出现症状复发,需要复治。
PD和LHM都可以改善包括LES压力、食管排空、EGJ扩张性在内的食管功能参数。以上参数均是贲门失弛缓症长期治疗效果的预测因子。既往研究显示,若患者治疗后LES压力>10 mmHg,则其在随访期间需要复治的风险显著增加。瓦埃齐(Vaezi)等的研究表明,食管排空不完全者一年内治疗失败的风险为90%,而食管排空完全者治疗成功率约为90%。
另有研究显示,EGJ扩张性超过2.9 mm2/mmHg与临床治疗成功相关,而所有初次治疗后EGJ扩张性低于2.9 mm2/mmHg的患者均需要复治。因此,上述参数不仅用于贲门失弛缓症治疗后食管功能的主观评价,同时也可预测患者预后和确定其复治风险。
POEM改善食管功能效果与PD和LHM相当 POEM作为内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新方法,少有关于其术后食管功能变化的研究数据。
荷兰学者通过食管测压、定时钡食管造影、EndoFLIP等方法对POEM术后食管功能进行了研究。既往发表的POEM相关的病例研究显示,POEM治疗后平均LES压力超过10 mmHg(11.8 mmHg~19.9 mmHg),提示其在长期的复治率方面可能高于LHM。然而,在本研究中,POEM术后3个月,LES静息压降至6.8 mmHg[四分位数间距(IQR)为4.0 cm~12.0 cm],仅有3例患者高于10 mmHg。POEM术后LES静息压低于PD后,且可与LHM术后一年的治疗效果相媲美。定时钡食管造影评估食管排空是作为LES压力检测的补充,可预测患者是否需要复治。该研究表明POEM显著减少食管钡剂淤滞,POEM前后相比,钡柱高度由10 cm降至2.3 cm,90%患者的食管排空显著改善。以上数据均表明,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效果与PD和LHM术后一年具有可比性,且患者的食管功能也可与LHM术后相媲美。
贲门失弛缓症治疗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胃食管反流病。在本研究中,POEM后3个月的胃镜检查结果显示,6例患者出现反流性食管炎,既往其他研究也显示POEM治疗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为5.9%~46%。
总之,以上结果是令人鼓舞的,提示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可获得良好长期治疗效果。但EGJ扩张性改善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增高,因此需要更大规模、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确定其是否会成为POEM治疗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