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爱尔兰时报》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该文章讲述了爱尔兰国立大学-戈尔韦再生医学研究所对一种贝螅属物种(学名:Hydractinia echinata)的研究。这种贝螅是由棘刺、触手和水螅体组成的粉红色附着群体,长度大约在2到3厘米,这使其可以方便地寄生在寄居蟹的贝壳上。贝螅看起来并不特别出奇,但据研究所的科学家乌里·弗兰克(Uri Frank)称,这种生物“在理论上是永生的”。
当然,“永生”这个概念本来就是见仁见智。在此之前,《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曾介绍日本科学家发现了灯塔水母可以长生不死,这在当时也引起了轰动。与之不同的是,乌里·弗兰克等人的研究关注点是贝螅在失去身体部位之后,能完整重生的能力。这位爱尔兰科学家在文章中解释道:“这听起来似乎很让人惊悚,如果它的头被咬掉,只要几天时间它就可以再长出一个来。”
“如果没有自身修复的能力,那我们就不能够存活下来,”加德纳指出,“但如果我们可以再生出一小块组织,为什么我们不能再生出器官呢?”令人沮丧的一点是,其实我们在子宫里的时候都具有这种能力。人类是由胚胎干细胞逐渐发育而成的。胚胎干细胞具有高度的多能性,能够分化成各种类型的细胞,从神经元到肌细胞、血细胞等。
能够使肢体和器官再生的生物也具有干细胞,并在生命史中一直保持着分化的能力。例如,当蝾螈的一个肢体断了之后,它的干细胞会马上开始工作,形成一团快速生长的未分化细胞,称为再生原基(regeneration blastema),之后这些细胞会分化并形成不同的结构,组成新的肢体。
生长出新的人体四肢或器官或许就像是为细胞提供一个不同的遗传指令。换句话说,就是为细胞提供一份新的蓝图,指导细胞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并组成有功能的结构。“当你(在细胞水平上)看再生原基的时候,它们就像肿瘤一样,所不同的是它们会停下来进行分化,再组成一只手臂。”加德纳解释道,这种差别“就在于控制生长和形态的信息。”
目前,我们还不能确定科学家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解码并重新编程人类的再生过程,因为没人知道这其中涉及到多少步骤。“这其中或许只有两到三个步骤,我们可能要花上十年时间,”加德纳说,“但如果其中的步骤多很多,那我们可能就要五十年的时间了。”不过,他认为在未来某一天这一切都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