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脂肪肝目前已经成为继病毒性肝炎之后我国第二大肝病。虽然形势严峻,但直到现在,各地仍然缺乏对于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最近,依靠一项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广东人的脂肪肝患病率有了大致的勾勒:总体成人患病率为17.2%,其中男性为18%,女性为16.7%,与上海、日本等地区普通人群调查结果相似,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调查项目负责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聂玉强介绍,脂肪肝是指脂质在肝脏组织内沉积超过肝脏自身重量的5%,主要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在病理上,则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及脂肪性肝炎,后者可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根据对广东省6个城乡居民点总计4365名年龄大于7岁常住居民的调查,发现广东的脂肪肝总体成人患病率为17.2%,男性为18.0%,女性16.7%,其中绝大多数患上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达到了15%。聂玉强分析称,这表明肥胖及其相关的多元代谢紊乱,与广东人得脂肪肝的关系密切。
肥胖者到底有多大可能得脂肪肝?调查给出了清晰的答案:随着体重指数的升高,脂肪肝的患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虽然在正常人群中的患病率只有7.1%,但超重人群则达到了38.5%,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更是飙升到了60.6%。调查同时显示,体脂分布不均,特别是腹部脂肪蓄积的中心性肥胖与脂肪肝密切相关,这意味着腹部赘肉多的人更易得脂肪肝。
“目前脂肪肝已经发展成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问题,在发达国家,它的致死率排在第5位,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意外、肺疾病和肿瘤。”聂玉强表示,在广东乃至我国,根据临床观察和该项目调查显示,脂肪肝,特别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现代人更多地进食高热量、多肥腻的食物,吃过量的米饭,这都是脂肪肝的诱发因素。”聂玉强建议,出现肥胖前兆的人应该及时改变饮食结构,多进食瓜果蔬菜,而一旦发展成脂肪肝炎,则需要及时用药,并积极利用锻炼干预。 “了解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特点是防治的基础。”聂玉强表示,目前摆在眼前的现状是“虽然我国有一些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但绝大部分是基于特殊的职业人群或医院,针对普通人群的调查较少,仍然缺乏对我国农村人群和儿童流行病学的系统研究。”聂玉强呼吁,应从国家层面尽快启动对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