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体组织移植 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已有多种方法应用于临床,常用的修复重建方法仍以就近转移组织瓣移植(包括肌骨瓣或肌骨膜瓣移植等)或游离组织瓣(包括肌皮瓣或肌骨膜瓣、软骨膜瓣移植等),以胸大肌肌筋膜瓣、胸骨舌骨肌骨瓣、胸锁乳突肌与锁骨制成肌骨瓣和游离腹直肌肌筋膜瓣和胫骨骨膜瓣等应用较广,也有以鼻中隔软骨、耳廓软骨及会厌软骨等重建喉支架软骨的方法。但使用自体组织对于大多数病例来讲,组织来源有限,并以牺牲供区组织为代价。
2.人工代用品 目前人工羟基磷灰石材料和金属记忆合金支架等在喉、气管软骨修复重建的研究中有初步应用的报道。但研究表明,人工替代材料存在异物反应、易于裸露和受区组织磨损与感染等问题,远期疗效难以确定。
3.喉、气管整体移植 喉为人类生命非必需器官,正因为如此,对于喉移植的实用性和利弊关系一致存在争论,使喉移植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其他器官移植。在过去的30年,虽然有鼠、犬、猪和羊等多种动物喉移植模型建立,但在人类罕有喉移植的病例,仅见Strome等1998年进行吻合血管和神经的人类喉移植并获得成功的报道。
气管与喉均是软骨组织集中的器官,两者的解剖关系与软骨支架功能决定了其联系的密切性。喉创伤或疾病常易同时累及颈部气管,一般认为气管缺损超过5cm~6cm难以端端吻合,必须置入替代物才能重建其连续性,气管整体移植是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但血供障碍及免疫排斥是移植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17]。因为人类气管本身没有知名血管,气管的血供是分段供给的,气管静脉在气管周围呈丛状分布,使得气管移植时无法通过显微外科直接进行血管吻合来完成移植物的再血管化。
气管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主要由气管上皮细胞和一些混合腺体引起,而不是软骨细胞。这样在气管整体移植后,不可避免地要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从而易致包括严重感染在内的一系列并发症。近年来应用超低温冷冻方法虽然可降低移植物的抗原性,但不能完全使抗原失活,反而易使软骨细胞失去活性,导致移植后的软骨组织无代谢能力,软骨很快被机体吸收,管壁出现塌陷而使移植失败。因此迄今同种异体气管移植同喉移植一样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有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