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来自临床一线的教授都讲到了各类血液病的治疗,其中涉及到的治疗方法,有一个最重要的是干细胞移植。为此,高峰教授用浅显的语言将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相关知识告知了社区居民,使得大家对于干细胞的应用和潜能有了更深的认识。
身体细胞的“老祖宗”
高峰教授说,干细胞的干,译自英文Stem,意为“树”“干”和“起源”。类似于树干可以长出树杈、树叶,并开花和结果等。
用我们通俗的话讲,所有身体器官细胞都从它生出来,医学上称其为“万用细胞”,也是人体的始祖细胞,是存在于组织器官中的一群原始细胞。干细胞有两个重要特征:其一,高度的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能力;其二,可分化成所有类型的细胞。它采用不对称的分裂方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其中一个细胞仍然保持干细胞的一切生物特性,从而保持身体内干细胞数量相对稳定,这就是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另一个则具有增殖分化的功能,比如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各类血细胞、前体细胞和成熟血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执行各自任务,直至衰老死亡,这一过程是不停地进行着的。假如一个机体有一万个干细胞,最近有问题了,用掉一百个,这个群体会自己再分裂增加一百个细胞补充上去。所以,人体内的干细胞数量和功能,基本维持正常水平,是保持机体不断代谢更新很重要的一个机制。
未来人体的“修补匠”
干细胞为什么那么“火”?因为它的价值很大,有巨大的潜能。1999年,干细胞入选当年十大科技进展,排名第一位。2000年再次入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说明干细胞领域是非常重要的科技领域。
干细胞的最大价值,在于演变成其他成熟的细胞,这种细胞可以用来修复机体损伤,说白一点,它可以“修补”损伤。比如,体操选手桑兰的脊髓损伤后导致瘫痪,虽然目前为止还无法修复,但是,随着未来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将可以修复损伤的脊髓组织。干细胞研究促进了再生医学发展,这是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之后的又一场医疗革命。所谓再生医学,就是用干细胞“修复”某些组织器官损伤,因此又叫修复医学。
目前较为成熟的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有几十年历史,可以修复损伤的造血性组织。比如,生了白血病,要把恶性血液细胞都杀掉,再把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种”进骨髓,重建它的造血功能。
血液病的“救命稻草”
造血干细胞是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鼻祖,是高度未分化细胞,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可以用来救助很多患有血液病的人们。白血病是由于造血系统原始细胞恶性增生、不会凋亡,从而导致发病,而救助他们的方法就是将这些恶性细胞全部杀灭,但是化疗往往“敌我不分”,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导致人体血细胞缺乏,危及生命。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治疗恶性血液病,部分恶性肿瘤,部分遗传性疾病等75种致死性疾病,令患者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其中包括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干细胞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淋巴增殖性疾病、巨噬细胞疾病、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组织细胞疾病、遗传性红细胞疾病、遗传性免疫系统疾病、遗传性血小板疾病、浆细胞疾病、地中海贫血、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急性放射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