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肝性脑病的发生率较高,在住院的肝硬化患者中,约40%存在轻微型肝性脑病。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肝性脑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了《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2013年,重庆)》。相关指南刊发在2013年9月的《中华消化杂志》上。
该共识意见共涉及肝性脑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等几大方面内容。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在肝性脑病诊疗和预防工作中做出合理决策,充分了解肝性脑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国际前沿的观点,利用合理的医疗资源,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制订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病因共识意见
1.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尤其是肝硬化等终末期肝脏疾病是我国肝性脑病/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2b,A]。
2.大多数肝性脑病/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发生均有诱因[2b,A]。出血、感染和电解质紊乱是常见诱因。
3.氨中毒学说仍然是肝性脑病/轻微型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多种因素相互协同,相互依赖,互为因果,共同促进了肝性脑病/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发生和发展[2b,B]。
诊断共识意见
1.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体分流患者出现可识别的神经精神症状时,如能排除精神疾病、代谢性脑病、颅内病变和中毒性脑病等,提示肝性脑病[1b,A]。
2.根据基础疾病,可将肝性脑病分为A、B和C型[1d,A]。
3.West-Haven分级标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肝性脑病严重程度分级方法[1b。A]。
4.肝性脑病多有血氨增高,应严格标本采集、转运和检测程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1b,A]。
5.脑电图和诱发电位等可反映肝性脑病的大脑皮质电位,以诱发电位诊断效能较好。但受仪器设备、专业人员的限制,多用于临床研究[1b,A]。
6.头颅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排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等其他导致神经精神状态改变的疾病;腹部CT或MRI有助于肝硬化及门-体分流的诊断[1b,A]。
7.NRS和功能MRI可获得脑内分子和功能变化的证据,但其诊断效能尚待进一步研究[2c,B]。
8.轻微型肝性脑病的诊断目前主要依靠神经心理学测试,其中NCT-A及DST两项均阳性可诊断轻微型肝性脑病[1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