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重视并循证规范无症状成年人重视并循证规范无症状成年人心血管病风险风险
重视并循证规范无症状成年人重视并循证规范无症状成年人心血管病风险风险
时间:2013-12-05 11:23:33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好医生
2011年,联合国召开高级会议,发布了控制非传染性疾病的政治宣言。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25年因非传染性疾病所致提早死亡降低25%的阶段性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配套措施。

    2011年,联合国召开高级会议,发布了控制非传染性疾病的政治宣言。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25年因非传染性疾病所致提早死亡降低25%的阶段性目标和实现该目标的配套措施。2012年中国政府15个相关部委联合签署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改变重治疗轻预防,战线前移成为本次中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重中之重。

    落实心血管疾病防控战线前移的重要策略与措施之一是对无症状成年人的心血管病风险科学规范评估(以下简称评估)。对有效开展评估,临床医生需改变理念与行为。临床医生习惯于分别针对个别危险因素干预,而不习惯于评估每一个体的未来十年或更有意义的终生心血管病风险。无症状的成年人常同时具有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需根据其性别、年龄、有无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及其严重程度、是否吸烟等做出一个时段或终生的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评估。

    鉴于我国人群心血管病的总体风险仍低于美国,采用Framingham风险评估系统评估实际的风险可能导致干预的过度。本期发表的“无症状成年人心血管病危险评估中国专家共识”(简称共识)推荐使用基于我国大型队列研究数据建立的心血管病总体风险评估工具。但此模型建立以来,在我国推广应用并不好。而且这一工具本身也应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接受评估。我国目前尚无评估终生心血管病风险的具体工具。我国以医院为背景以及商业模式的体检中心数目巨大,但大多数检查不齐,或没有认真使用评估工具并做好随后的循证干预。

    共识的发表旨在推动评估的循证标准化和规范化。控制与避免这一领域评估技术使用的盲目性和经济利益驱导下的过度检查,伤害公众健康利益,浪费医疗资源。共识对目前临床上常用评估指标与工具的合理规范使用做了循证评估和明确推荐。不但建议其应用范围,而且明确指出不宜选用的人群。理智选择,认真了解不该做什么,不要在患者身上做的过多,把该做的做好,这是每一个医务人员都应时时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的医疗实践内容。

    共识特别强调,由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和磁共振(MRI)检测冠状动脉技术对评估无症状成年人心血管病风险的研究证据不足,明确不建议这两项高成本技术用于评估。CCTA在我国过度使用甚至滥用问题严重,迫切需要引起政府、医疗保险体系与医疗行业的高度重视。从法规、医保拒付和罚款机制、医院管理与质量控制、指南共识的制定与落实和医生自律各层面和角度推动这一技术使用的规范化。几万元至十几万元的豪华体检套餐,关注的不是人民健康,而是可能获取的经济效益。

    共识中列出的生物检测技术临床意义与价值在于10年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可能低估一些个体尤其中危个体的风险。提出亚临床的血管病变,有利于更精确评估风险程度,及早发现需要干预的高风险人群,也可提高受检者主动干预的依从性。也有学者把发现亚临床血管病变者的预防干预列为介于1级与2级预防之间的1.5级预防。这些检查手段与指标(例如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适于中危人群,不宜和不必要用于低危与高危人群。

    最后,必须强调,对无症状成人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包括检测发现心血管亚临床表现是基于循证基础上的。而今流传甚广的“亚健康”缺乏科学的定义与判断标准,其最早源于企业的推出,也极容易受到伪科学和商业利益的利用与驱动。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学院(ACC)和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世界心脏联盟(WHF)和WHO都不建议把亚健康作为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的内容。这一问题值得认真关注,不可回避。

关键字:心血管病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