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活体器官移植治愈了无数重症患者,使他们重获新生。但是这门还需要不断完善的医学技术,存在着许多至今仍然难以解释的谜团。
医学专家:“心脏记忆”说法美国最多
“从理论上讲,‘换心’不应该带来什么变化。”南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专家说,近两年该医院曾经做过4例“换心”手术,两男、两女,其中,两名男子术后性格出现变化,而两名女子却坦然面对生活。一名“换心”女子自食其力,与困难作斗争,将儿子抚养成人。
心内科专家认为,两名男子性情之所以发生变化,实际上与他们自身的因素有关,如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目前均已离开人世。
心内科专家介绍说,“心脏移植记忆”有这个说法,但不是主流的。从人类现有的医学研究来看,心脏没有记忆功能,也没有传递记忆的功能。坚持“心脏移植记忆”说法最多的在美国,美国病例中有10%这样的状况,我们国内也有,江苏卫视还做过一期这样的节目,移植后,性格变得和供体一样。那是东北的一个退休老人,65岁了,做了心脏移植后他就变了:从懦弱变得好斗,从沉默变得开朗,从木讷变得浪漫,从不爱运动变得很爱运动。
性情变化:最大影响还在于心理
专家表示,单纯的性格和意识,主要受大脑控制,单凭移植心、肝、肾等器官就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在科学上尚欠缺说服力。
从现在看来,接受移植心、肺、肾等器官不会把捐赠者的个性也移植到受者体内,但是否会对受者的性格产生一定影响,还有待今后的研究来揭示。
许多进行器官移植的专家都认为,一些接受器官移植的人发生性格改变主要是移植手术本身造成的,可以分为技术、生理的原因和心理的原因。技术和生理的原因在于,器官移植过程会产生一些较大的变化。例如,心脏移植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在手术中患者的心脏会出现停搏,同时在心脏复苏的过程中,心脏内部会进入气泡,病人的身体会因此而产生器质性改变。
由于身体上的器质病变,病人在术后的认知方面出现障碍或变化,也导致性格出现轻微变化。心理的原因在于,器官移植是大手术,也是一个人经历的重大人生事件之一。按照心理学理论,凡是经历过重大生活事件的人心理和性格都容易出现某种变化。不过,大多数人的变化是短暂的,经过几个月几年就会恢复。当然,也有人性格发生了永远的变化。
器官移植是挽救重病患者的医疗手段之一。接受器官移植的人关键的是要调适好心理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