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参加运动是许多心衰患者关心的问题。以往人们把休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常规手段之一,因为休息可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使症状减轻。然而长期卧床有许多潜在的危险,如可能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褥疮、废用性肌萎缩、骨质疏松以及食欲下降等。近年来由于治疗方法的改进,使得康复疗法成为可能。现在已证明,耐力性训练能降低心衰的危险。心力衰竭病人康复期,应参与一些心脏能够承受的、力所能及的活动,但切勿操之过急,应记住:
1.从小量活动开始。患者康复期的活动应循序渐进,慢慢增加切勿过量。可以一开始在有人陪同和监护下在室内活动,能耐受后再移至室外,并适当做一些四肢及关节的活动,时间不宜长。
2.运动时间要注意。一般情况下每天活动两次,每次 20~30 分钟,宜在饭后 2~3 小时或饭前 1 小时进行。天气炎热时,可选在早晨或晚间进行。冬天宜在有太阳时进行,总之应选择不太寒冷或不太热的温度下运动。
3.勿做爆发性活动。如:突然跳跃、转体、提重物、抱小孩、启酒瓶盖、抛东西等。
4.活动时注意监测。运动中若出现过度疲劳、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头痛、恶心、面色苍白,表示心脏无法承受,应立即停止,并要充分休息,观察症状是否缓解,若不能缓解则应进行治疗。
5.活动后注意观察。通过适量的运动,患者若心情舒畅,精力更充沛,夜间睡眠好,无其它他不适症状,说明运动量适度;若出现不适症状或睡眠差,表示运动量大,需要调整。
心衰治疗新观念
医学的发展,使得心衰的治疗观念和方法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许多得不到救治的患者,生存几率明显增加。
过去,如“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是内科治疗的“法宝”,虽然在初期可以改善症状,但长期应用并不能降低死亡率,甚至还可导致死亡率的增加。如今,以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名最后2字为普利的药物,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等)、β-受体阻滞剂等阻断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药物(药名最后2字为洛尔的药物,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成为基本治疗的新方法。近年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心力衰竭也取得了明显疗效。如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专门成立由心脏内、外科医生组建的心力衰竭专科,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由外科因素引起的心衰,在心衰得到控制后可采用外科治疗,包括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肌病外科治疗等,可以去除病因,减少心衰复发。此外,终末期心衰可采用心室辅助技术以及心、肺移植技术等治疗,干细胞应用也可能是未来心衰治疗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