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急慢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
急慢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
时间:2014-05-05 11:29:16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飞华健康网
急、慢性移植排斥反应在器官移植临床上较多见,但临床表现各有不同。急性排斥反应多表现为移植物肿大和疼痛,而慢性移植排斥则症状不明显。

    急、慢性移植排斥反应在器官移植临床上较多见,但临床表现各有不同。急性排斥反应多表现为移植物肿大和疼痛,而慢性移植排斥则症状不明显。
    急性排斥反应
    是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时最常见的一种排斥反应,常发生于移植术后几天至数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可出现特异性地针对移植抗原的一切免疫反应现象,性质上为一种细胞介导的IV型免疫反应。目前临床上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30% ~ 60%,如果及时诊断、及早治疗,则绝大多数急性排斥反应可被控制,并得到逆转。
    移植物肿大和疼痛是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较为常见的早期症状。移植物局部压痛明显,质地变硬,体积增大。也有移植物肿大而不伴自觉疼痛,或仅有局部疼痛而肿大不明显,同时移植物功能会突然减退。
    慢性排斥反应
    大多数在术后几个月至1年以后出现,主要由宿主抗移植物的免疫应答机制介导移植物慢性损伤而引起。病程进展缓慢,临床表现不明显,移植器官功能呈进行性减退直至衰竭,应用药物进行抗排斥治疗效果不佳。进行性慢性排斥可使约50%的移植物在1年内完全失功。目前,慢性排斥反应已成为移植物长期存活的一个主要障碍。
    大多数慢性排斥反应发生在术后6 ~ 12个月以后,是继发于血管病变后的渐进性缺血和实性纤维化,主要表现为无特殊原因的移植物功能逐渐减退,而且病变进程比较缓慢,临床症状不明显,往往呈隐匿性。

关键字:排斥反应,临床表现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