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骨髓间质干细胞全面认识
骨髓间质干细胞全面认识
时间:2014-05-07 10:29:45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丁香园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是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肌腱和肌肉细胞及骨髓基质等多种间充质细胞的前体细胞。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是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肌腱和肌肉细胞及骨髓基质等多种间充质细胞的前体细胞。70年代中期Friedenstein发现了骨髓培养中有成纺锤状的少量贴壁细胞,开始以2~4个细胞集落形式存在,几天后开始大量繁殖。继续培养后这些细胞可形成类似骨和软骨的小沉积物。Owen等研究证明,贴壁的各细胞集落成纤维样集落形成单位(CFU-F),并认为多数的CFU-F正处于分化早期的干细胞阶段。通过20年来对骨髓间质干细胞生长分化特性的研究表明,从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用于软骨组织工程具有广阔的前景。MSCs的分离和应用是目前国际上组织工程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一些实验已证实MSCs可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并在体内形成软骨组织,此干细胞可经体外诱导培养成软骨细胞作为自体软骨修复的来源,从而避免免疫排斥反应。此外,与其他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比较,MSCs来源较为方便, 在体外有很强的增殖能力。采集数十毫升骨髓即可望获得可用于临床的细胞数量。戴涟生等[13]抽取兔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扩增,将其混合于II型胶原凝胶内,再植入体内,观察其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对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发现软骨缺损由类似于透明软骨的组织修复,3个月后未见软骨退变。证实骨髓基质细胞对关节软骨具有修复能力,可望成为临床上修复关节软骨的新方法。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可分为细胞分离与细胞培养两个步骤。骨髓的细胞构成复杂,MSCs在全骨髓中比例很低(约1∶1×105),所以骨髓细胞体外培养不易获得纯的BMSCs。目前用于分离(MSCs)的最常用方法是黏附性分离法。其他方法还包括:密度梯度离心法[14]、流式细胞仪分离法[15]等。利用黏附性分离的MSCs并不同质,而是由形态及功能不同的亚群组成:RS-1细胞(recycling stem-1)、RS-2细胞及成熟的间充质干细胞(mature mesenchymal stem cell, mMSC)。RS-1的特点是体积极小,圆形、胞浆无颗粒,数目相对较少,再生能力强;RS-2与RS-1不同之处是胞浆有颗粒,自我复制能力次之。mMSC是一种体积较大,梭形或扁平的较成熟细胞,再生能力较弱。诱导MSCs向软骨组织定向分化,可在培养体系中加入TGF-β3、软骨来源的表态形成蛋白-1(CDMP-1)及整合素[16-19],可促使MSCs向软骨分化,并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RNA检测测定培养细胞中II型胶原的表达情况来判断MSCs向软骨分化程度。MSCs在软骨组织工程方面研究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何有效地获得纯的MSCs, MSCs的增殖、分化控制的条件及机制是主要问题。

关键字: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