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类最高级且复杂的组织器官,大脑的所有功能均依靠巨量神经元间生物电及化学递质的交互完成。当这些交互过程出现差错时,如局部电量过大、放电次数增多或传递方向改变等,均会引发机体的一系列疾病症状,此时就被称为脑功能疾病。
脑功能疾病之所以称之为功能性,是与器质性疾病相对而言的,主要是由于常规检查往往难以发现病变。当然这并不代表组织结构的“正常”,只是病变过于细微而无法被现有的检查手段辨别。
脑功能性疾病通常具有慢性起病、迁延性病程、阵发性反复性发病等特点。由于人体神经系统分布广泛,当其功能紊乱时产生的临床症状往往呈现多样性、复杂性,诊断及治疗的困难十分常见。一些常见而典型的脑功能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疼痛、肌张力障碍以及精神疾病等,需要“神经网络”层面的理论来解释。这些疾病共有的特点是难以治愈、病程迁延,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上及精神上的痛苦。
神经调控 更为微创的救治理念
针对神经网络进行治疗的方法称为神经调控治疗,因其通常需要借助外科技术,也有人将其称为神经网络外科治疗。
神经调控是近20年来医学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依托于医学生物及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神经调控给很多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
神经调控广义的定义为在神经科学层面,用电或化学的方式,通过改变神经系统功能或状态而获得治疗效果的治疗模式。确切地讲,是一种通过植入或非植入式设备,利用电或化学手段,通过影响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递、兴奋、抑制或者调节神经元及神经网络活动等方式,最终产生治疗作用的方法。借助这些技术,人们从传统的切除性手术为主的神经外科,逐渐过渡到针对神经网络进行高度特异性神经功能调节及重塑的外科治疗模式。
深部电刺激 调节局部微电流
神经调控治疗,目前主要以电刺激的方式实现,是利用低水平慢性刺激对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及外周神经产生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脑深部刺激的确切机制尚未明确,可能的机制包括去极化阻滞、通道阻断、突触抑制等。目前脑深部刺激已经开始在运动障碍、慢性去传入疼痛、丛集性头痛、癫痫及一些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并获得了初步认可。
脑深部刺激是目前治疗运动失调和疼痛的一个比较确切的方法。其他部位的电刺激包括:脊髓刺激治疗疼痛;骶神经刺激通过刺激骶神经,控制排尿和排便功能;迷走神经刺激可用于辅助控制癫痫病相关的抽搐发作。
植入给药泵 低剂量高效的手段
神经调控还可通过在精确位置植入泵装置直接给药的手段来实现。由于药物直接作用到局部,有效减少了用药剂量,减少了副作用,治疗效果也更有保障。长期通过植入泵鞘内使用巴氯芬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的难治性脊髓或者大脑起源的痉挛的基本方法。
鞘内阿片治疗最初用于恶性疼痛。一般而言,疼痛对阿片治疗敏感,但是由于全身副作用增加,例如恶心、呕吐、便秘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口服或静脉阿片治疗一直不被接受。鞘内应用药物的作用靶点是脊髓背角的突触前和突触后受体,其优点是接近受体位点,与静脉全身用药相比,鞘内用药的治疗效果持续时间长、应用剂量小,因此副作用发生率降低。
采用神经调控技术针对神经网络产生作用,进而治疗脑功能性疾病,是功能神经外科未来发展最为前沿的方向,可望给功能神经外科领域带来革命性的改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