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质(cytoplasm)是细胞质膜包围的除核区外的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含水量约80%。细胞质的主要成分为核糖体、贮藏物、多种酶类和中间代谢物、质粒、各种营养物和大分子的单体等,少数细菌还有类囊体、羧酶体、气泡或伴孢晶体等。
人们一直认为,哺乳动物的细胞质就是一种粘性液体,悬浮其中的细胞器和蛋白在不断做着无规则运动和随机撞击。然而,哈佛大学的一项新研究颠覆了这一理论,研究指出细胞质其实是一个波涛汹涌的胶质海洋。相关论文发表在八月十四日的Cell杂志上。
研究人员将细胞质形容成一种有弹性的凝胶,这个环境并不适合随机扩散。细胞尤其是细胞骨架中进行着许多耗能的细胞过程,这些过程使细胞质形成了强力的波浪,推动着其中的蛋白和细胞器。
David A. Weitz 教授是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著名教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Weitz教授是国际上软湿功能材料、胶体微粒系统、生物物理与生物材料、微流控等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
“这项工作对未来的发育、癌症生物学和代谢研究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的第一作者Ming Guo博士说。
细胞生物学家一致认为细胞质里的颗粒是被动扩散,因为在显微镜下,它们之间的随机碰撞似乎符合布朗运动。结果大家都低估了细胞质在细胞复杂动态中的重要性,Guo说。
就像用勺子搅动咖啡里的糖一样,细胞机器的运行让细胞质里的悬浮颗粒无法平静。细胞质的波涛主要是由分子马达反复拉动肌动球蛋白引起的,不过其它酶促活动也能掀起波澜。
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敲除”实验进行了验证,在去除了细胞能量源(ATP)的情况下,悬浮颗粒和细胞器的运动大大减慢。他们还将显微镜、微流变技术和光钳结合起来,建立了一种称为FSM的新方法。该技术可以检测细胞质的硬度,以及注入细胞质的惰性颗粒运动,并以此计算细胞中的力。
“我们的结果意味着,影响分子马达活性的因素,也会间接影响细胞质的总体流变性,”文章的共同作者,NIH的Jennifer Lippincott-Schwartz说。
研究总结道,分子马达和酶促反应的活性改变,会影响细胞质硬度和物质运输的容易程度。而细胞质的改变又会进一步影响下游的细胞活性。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用FSM进一步研究细胞质和核质的弹性,分析它们对基因表达、代谢信号、细胞生长和运动的具体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