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复苏措施的改进、超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高能量营养品的问世以及护理医学的进步,大大增加了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生存率。然而在自体皮源不足仍是临床治疗中最为棘手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科学家在在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自体表皮细胞培养技术,并逐步加以改进,使之能应用于临床。但是,由于自体表皮I包缺乏真皮结构,移植后很脆弱,抗感染能力差,导致其移植后成功率很不稳定,而且体外培养周期一般需三周,不能及时满足临床需要,另外移植后存活后易产生严重的瘢痕挛缩,因此,单纯的角质细胞培养与移植的方法目前已趋于淘汰。
现多主张采用中厚或刃厚皮移植来治疗大面积烧伤,虽有不少优点,但也存在以下的不足:供皮区成为新创面,创面的扩大增加了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程度;供皮区可遗留瘢痕和色素沉着;远期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对老年及婴儿烧伤患者,以及伤前有其他疾病或伴有吸入性损伤患者,他们的承受力弱,抵抗力差,采用适宜的伤口覆盖方法,尽量减少供皮区的面积就显得更为重要。
基于以上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找更加理想的皮肤替代物。它应具有以下的特性:与创面贴附;耐磨;有较好的柔顺性;与正常皮肤的水蒸发量相近;对细菌有屏障作用;有一定的止血功效;使用简便,伤后可立即使用;在不引起异物反应或自身免疫反应的前体下,能诱导创面产生“再生样”反应;移植后无明显收缩,具有一定的生长潜力。此外还应具有较低的成本、与表皮结构类似的良好的通气性能、能适用不能类型的创面、可以适用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自我更新周期较长等特性。因表皮在保持皮肤水价和细菌屏障方面有重要作用,而提高皮肤的柔韧性和耐磨性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包含表皮和真皮的皮肤代替物—复合皮就孕育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