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真皮—表皮连接处结构和功能
真皮—表皮连接处结构和功能
时间:2014-09-26 11:05:36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复合皮移植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荧光标记技术的出现,获得性大疱病的自身免疫机制被首次揭示。进入到80年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从抗体研究转入了对抗原性质和基因调节的研究。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荧光标记技术的出现,获得性大疱病的自身免疫机制被首次揭示。进入到80年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从抗体研究转入了对抗原性质和基因调节的研究。目前,皮肤DEJ处BMZ研究十分活跃,已在实验皮肤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样,对BMZ结构相关蛋白质组成和性质的阐明,也为创伤修复和皮肤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打开了方便之门。
    (一)真皮—表皮连接处形态学结构
    1、光镜结构 在光学显微镜下,常规的苏木素—伊红染色可显示DEJ处波浪起伏的真皮乳头和表皮钉结构,但不能观察到BMZ结构;过碘酸-Schiff染色在DEJ处可见一窄条均匀无纤丝的致密带型区,厚约0.5um-1.0um,提示此处含有中性粘多糖;采用硝酸银染色在真皮乳头层,最上层可见有纤丝的网状纤维网;依地红、雷琐辛品红河醛品红染色在真皮乳头层上部可见有elaunin纤维。PAS-依地红复合染色可见有耐酸纤维垂直地进入PAS阳性的基底膜区。目前多采用PAS染色来显示光镜下的基底膜。
    2、超微结构 由4部分组成,由表皮到真皮依次为:
    (1)沿基底膜排列的细胞浆膜:这些细胞绝大数是角质形成细胞,单黑素细胞和Merkel细胞和BMz毗连。基底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连接处呈明显回纹状,其浆膜由3层组成;近胞质的内层较厚,外层较薄,中层为电子透明层。总的厚度约7nm-9nm。在浆膜内层的胞质上有一电子致密区,厚约20nm-40nm。基底角质形成细胞中的张力丝向附着板放射,但实际上不到附着板,而终于与附着板间隔一狭窄的相对电子透明带的电子致密带中。
    (2)透明层:即电子透明区,也称为透明带。直接位于浆膜的下方,厚约20nm-40nm,是DEJ区连接最薄弱的部位。中性蛋白酶可从此处将表皮与真皮分离。在半桥粒的正下方,可见致密板与半桥粒平行,并可见锚丝自半桥粒穿行插入致密层。
    (3)致密层:也称为致密板,其密度和厚度可有变异。在半桥粒下方,致密层较密、较厚。正常皮肤和某些皮肤病如,红斑狼疮,其致密层可加倍增厚。
    (4)致密层下区:也称为致密板下带,由致密板下锚原纤维、微原纤维束、胶原纤维和基质组成。锚原纤维为具有横纹的结构,厚的与薄的致密带与不甚致密的带想交替,它们从致密层散发出来,深入真皮。锚原纤维偶尔融合成束,在真皮中形成从致密层的一部分走向另一部分的袢。锚原纤维在半桥粒下致密较厚致密处数量较多。真皮微原纤维束为成束的平行原纤维,来自致密层下方伸向真皮较深处。单个微原纤维直径约为8mm-11mm。超微结构中所见的真皮微原纤维束即光镜中所见的耐酸纤维。胶原纤维可单个或数个成群,不直接与致密层相连。
关键字:真皮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