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大脑皮层静脉血栓诊断再认识
大脑皮层静脉血栓诊断再认识
时间:2014-12-10 14:13:19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医学论坛网
脑静脉血栓形成(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包括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皮层静脉血栓形成和脑深静脉血栓形成三种形式。
    脑静脉血栓形成(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包括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皮层静脉血栓形成和脑深静脉血栓形成三种形式。临床上常说的脑静脉血栓通常是指脑静脉窦血栓,单纯皮层静脉血栓则相对少见。
    认识一: 皮层静脉血栓的病因
    颅内静脉系统由脑静脉和硬膜窦构成,大脑静脉的管壁菲薄,没有肌纤维,缺乏弹性,无收缩力,且无瓣膜。以上特点导致脑静脉窦和皮层静脉容易出现血液逆流和血流淤滞,单是这种状态还是不至于导致血栓形成,一般还有血黏稠度增高及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病理基础。
    国内外学者曾经总结了引起或诱发脑静脉血栓的病因,但临床上确实有1/3患者找不到原因,多数学者认为静脉窦血栓和皮层静脉血栓的病因很可能是一样的。一般来说,系统性疾病通常容易导致静脉窦血栓,而局限性、尤其是局部脑膜病变更倾向于引起皮层静脉血栓。
    认识二:皮层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
    脑静脉窦血栓可以有多种发病形式和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血栓形成部位、范围、进展速度、静脉侧支循环情况以及继发的脑实质损害的范围和程度。
    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依次为头痛、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意识障碍、视神经乳头水肿等,这些表现可单独存在,也可多个并存。但我们对单纯皮层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却知之甚少,以往的文献所述皮层静脉血栓与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相似。有文献报道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是皮层静脉血栓最常见的表现,包括运动和感觉缺失、失语、偏瘫和阅读障碍以及局灶性癫痫发作。而静脉窦血栓常见的由颅内压增高导致呕吐、视物模糊以及意识障碍,在皮层静脉血栓患者非常少见。
    认识三:皮层静脉血栓的诊断
    皮层静脉血栓如果得不到及时诊断治疗,有时也可以引起较严重的临床后果,甚至导致部分患者死亡,所以早期诊断是至关重要的。单靠临床表现诊断皮层静脉血栓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确诊必须借助影像学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甚至脑组织病理学诊断。
    皮层静脉血栓的脑实质病变影像学改变往往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可以表现为脑梗死、脑出血、脑水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所以皮层静脉血栓的神经影像学诊断有时也是很难的。影像上主要依靠看到阻塞静脉的“线样征”,其次是看到与静脉阻塞相关的脑出血或脑梗死,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看到的阻塞静脉的不显影。
    以往认为DSA是诊断脑静脉血栓的金标准,但随着MRI技术的进步,传统的DSA已经很少作为诊断的必要检查,因为DSA的准确性是依靠看到血栓静脉的不显影,间接征象是旁支开通、静脉迂曲或局灶性静脉引流延迟、皮层静脉突然中断或被多根扩张的皮层静脉包绕。这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应用DSA诊断皮层静脉血栓时,因为皮层静脉数量、位置及引流方式是多变的。
    CT诊断皮层静脉血栓依据是直观看到形成血栓的皮层静脉,即所谓的“线样征”,在临床上是较难观察到的,但发现此征象对皮层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很大价值。目前,MRI的T1、T2影像中的流空信号丢失仍是CVT的主要检出手段,但通常检测不到皮层小静脉的血栓形成,因为小静脉的位置和数量太不固定,而自旋回波轴位或冠扫T1对于连续观察阻塞的皮层静脉是有帮助的。磁共振血管造影( MRV)可以很好地显示脑静脉窦和大的皮层静脉,但单纯使用MRV不能区别是静脉血栓还是脑静脉发育不良。
    另外,除了影像学检查之外,还需要一些相关的辅助检查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皮层静脉血栓。如D-_聚体水平(发病早期多有升高),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检查、细胞学),其他如易栓症筛查(抗心磷脂抗体、蛋白S、蛋白C、抗凝血酶Ⅲ、同型半胱氨酸),血管炎筛查及纤维蛋白原状态等。
    认识四:皮层静脉血栓的治疗
    由于很多皮层静脉血栓病例我们无法确诊,还有一部分患者未经治疗自发预后良好,所以评价皮层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无疑是很困难的。现在大多数神经科专家选择临床诊断一经确定就开始使用肝素,甚至在发生出血梗死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另外,除了抗凝治疗外,对于有癫痫发作的患者应给予抗癫痫治疗,对伴有脑水肿甚至颅内高压患者应积极行脱水降颅压治疗。
关键字:大脑皮层,静脉血栓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