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高位颈脊髓损伤后膈肌功能迷走神经移位法
高位颈脊髓损伤后膈肌功能迷走神经移位法
时间:2015-05-07 13:08:36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医脉通
迷走神经作为第12对脑神经,在颈髓损伤时仍保持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此外,迷走神经作为内脏副交感神经,本身就具有自主控制心肌及胃肠平滑肌的功能。

  迷走神经作为第12对脑神经,在颈髓损伤时仍保持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此外,迷走神经作为内脏副交感神经,本身就具有自主控制心肌及胃肠平滑肌的功能。

  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和运动神经(膈神经)的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均属于胆碱能神经纤维,释放的递质均为乙酰胆碱,有利于产生交叉再支配。且躯体运动神经通过轴突长入副交感神经纤维,并将异化的躯体神经放电冲动传递到副交感神经支配的器官,产生副交感作用已被上述试验证实。因此,副交感神经轴突长入运动神经纤维,并将神经放电冲动传递到运动神经支配的器官,存在理论上的可行性。

  赵春玲等同步记录了10只大鼠的膈神经、迷走神经放电以及呼吸曲线,发现膈神经与迷走神经的放电节律、电位幅度基本是一致的,波形也很相似,此外,膈神经和迷走神经放电活动均与吸气相呈正相关。提高了迷走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膈肌运动自律性的可能性。

  相关解剖学研究发现:(1)在颈部,二者的相对距离接近,无论是在“膈神经主干起始平面”还是“锁骨上平面”,平均没有超过2.5mm;且颈部软组织疏松,两根神经的位置相对固定,易于寻找和游离;且迷走神经与膈神经的直径相差不到1/3。故在颈部,迷走神经可直接与膈神经无张力缝合,这与李双等对大鼠膈神经移位迷走神经的解剖学研究结果基本相同;(2)在入膈肌平面,迷走神经与膈神经的直径大致相同,尽管二者的相对距离较颈部大,但覆盖迷走神经和膈神经的胸膜和组织都比较疏松,易于分离,钝性分离即可游离整个胸段膈神经。因此,可以将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向上游离一段距离后再切断,实现二者的直接无张力缝合;但是由于打开胸腔后,大鼠因气胸的死亡率很高,需要动物呼吸机协助,且大鼠心脏及膈肌的运动增加了神经移位的操作难度,故在入膈肌平面实现迷走神经与膈神经的吻合不仅需要良好的实验条件,还需要实验者熟练的显微操作技巧。

  谭军等将家兔迷走神经(VN)近端同膈神经(PN)远端吻合,评价迷走神经代偿膈神经兴奋输入的潜在能力。首先,比较了即时放电形式、神经纤维直径以及两者运动纤维计数。膈神经表现为高频率的放电,而迷走神经则表现为多变的放电形式。家兔迷走神经含有较少的运动纤维数量(1053612vs.26816154)。20周后评价神经吻合组同非吻合组的神经功能状态以及呼吸功能。同单侧膈神经离断无神经吻合组相比,神经吻合组家兔膈肌动作电位波幅提高了292%,末端潜伏期提高695%,吸气相峰流值(PIF)提高22.6%,呼气相峰流值提高36.4%(PEF),潮气量(TV)提高21.8%。然而,PIF仅仅恢复到了正常对照组的28.0%,PEF28.2%,TV31.2%。研究结果表明,VN-PN神经吻合法是部分恢复膈肌功能的充满前景的治疗策略,然而此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依赖于更多的技术改进和提高。

关键字:迷走神经移位,脊髓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