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电烧伤的高低压创面处理
电烧伤的高低压创面处理
时间:2015-09-25 11:16:41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
由于创面局限、较浅,一般只需换药或自体取植皮术即能愈合,极少数因指(趾)坏死行截指(趾)术。电弧或电火花烧伤因电流未通过人体,为体表的热损伤创面,处理与一般火焰烧伤相同。

  (1)低压电烧伤

  由于创面局限、较浅,一般只需换药或自体取植皮术即能愈合,极少数因指(趾)坏死行截指(趾)术。电弧或电火花烧伤因电流未通过人体,为体表的热损伤创面,处理与一般火焰烧伤相同。

  (2)高压电烧伤

  由于电烧伤在初次清创时很难区分健康的和烧损的肌肉组织,再加上肌肉发生“渐进性”坏死,因而国外许多学者多不主张电烧伤初期清创后应用植皮或皮瓣一期修复创面,而采取延期修复创面的方法。即在第一次清创时切除明显失去活力的坏死肌肉组织,由于清创切除往往不容易彻底,所以主张清创后的创面保持开放,应用抗生素溶液湿敷或用生物敷料覆盖,然后每隔2~3天打开敷料再作观察,将新发生的坏死肌肉进行第2次或第3次清创,直到坏死组织和坏死肌肉不再发生并被完全切除,或创面已有肉芽组织形成,最后应用植皮或皮瓣修复闭合创面。这种治疗电烧伤的方法,其优点是通过反复探查和多次切除,最后的创面接受植皮或皮瓣的条件较好。但其明显的缺点是患者需要的清创手术次数过多,如有的作者指出65个电烧伤患者共接受手术509次,平均每个患者行手术7.8次。而且,更重要的缺点是由于清创后创口不能立即闭合,深部组织如肌腱、血管、神经、骨和关节等暴露时间长,常因继发性感染而坏死。尤其是上肢手腕部屈侧电烧伤,大多合并肌腱、血管和神经损伤,一旦发生继发性感染坏死,恢复功能的希望极小,伤残严重。由于手的肌腱和神经坏死,手的运动功能和知觉完全丧失,形成严重的伤残,患者最后多被截肢。这种方法,据报道可降低截肢的平面,保留肢体的长度,但截肢率仍高达26.6%和35%。国内报道的四肢截肢率也高达26.8%和44.4%。

  经动物实验发现,电损伤后创面立即出现3个同心圆区域:中央为炭化区,中间为苍白缺血区,外周为红斑区。显微镜观察发现,除了中央区,在中间和外周区也有血管栓塞。根据血管损伤的程度,血管损伤分为3期:①三期:血管壁的完全栓塞坏死,常见于损伤的中央区;②二期:细胞壁或多或少的损伤伴有坏死,炎性细胞的浸润和血管栓塞,常见于中央区域的外围;③一期:血管壁只有轻微的变化,主要在内膜上,包括水肿、内皮细胞的分离,血液组分向血管壁聚集。电损伤由于血管损伤,创面有一个加深过程。经临床观察和病理学检查指出,损伤的进展在72h稳定,3天后损伤在总的外观上没有改变,病理学检查显示从中心向外周损伤减轻,但外周区域最后将有坏死形成。从以上观察可得出结论,手术治疗特别是清创术必须在伤后3天进行,手术要有足够的范围,包括外周将要发生坏死的区域。保守的手术方法虽然保证植皮和皮瓣的成功,但由于清创后未及时闭合创面,易引起暴露的血管、神经、肌腱、骨和关节等继发性坏死,截肢率很高或遗留严重的功能障碍,而且在病程中由于肌肉的继发性坏死和创面的感染,患者常发生肾功能损害。

  近30多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基于间生态的血管、神经和肌腱等在健康组织的覆盖下可以恢复正常这一观点,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抗感染治疗的进展,主张早期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在功能部位或神经、血管、肌腱暴露部位,行一期皮瓣或肌皮瓣覆盖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手术方法除了应用邻近皮瓣、腹部带蒂皮瓣外,随着对皮瓣解剖研究的深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广泛应用,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和轴型皮瓣术已有显著的发展。轴型皮瓣由于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使皮瓣修复电损伤的一期愈合率达到90%以上。组织移植技术的发展,使一些严重受损组织的修复成为可能,挽救了一些以前需要截肢的肢体。

  高压电损伤常伴有大片肌肉组织的坏死,故早期鉴别肌肉坏死是治疗的一个重要步骤。肉眼观察坏死肌肉有以下特点:外观色泽呈灰白色或暗红色,无光泽,肌肉软化,扩创时不出血,切割和刺激肌肉时无收缩反应,但如在止血带下手术,坏死的肌肉由于血管的栓塞不能排空血液呈红色,而健康的肌肉由于血液被排空而呈苍白色。99mTc焦磷酸盐扫描可用于判断肌肉是否有活力,扫描显示“冷”或无灌流区,提示肌肉组织已经坏死,没有保留的可能,扫描显示正常灌流区,提示肌肉组织正常,扫描显示“热”或灌流增加,提示有部分肌肉组织坏死。133硒扫描可测定肌肉组织中血流量的变化,如血流量减少至每100g组织1ml/min,提示肌肉已坏死。其他检查如磷酸肌酸激酶、MRI等。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检查或不够准确,或费时、费力、不实用而难以推广。亚甲蓝活组织染色法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用以鉴别坏死组织。在术前48h经健康组织向焦痂下注射2~4ml亚甲蓝(用药剂量不超过每千克体重1~2mg),术中发现坏死组织呈蓝色,而有活力的组织不被染色。这是由于亚甲蓝在健康组织中通过血液循环被吸收后从尿中排出。同时亚甲蓝还是一种氧化还原剂,可使活组织还原变成无色,根据组织被染成的不同深浅的蓝色,识别组织损伤的不同程度。

  电损伤造成的血管损伤,特别是肢体的主要动脉损伤是截肢率高的因素之一。近年来开展的血管移植手术,尤其是腕部电损伤后血管移植重建手部血循环术可挽救一些肢体。此外,吻合血管的复合组织移植术用于修复深度电损伤造成的各种组织缺损,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吻合血管术的应用使得正确判断受区血管损伤的平面显得十分重要。北京积水潭医院等通过电损伤早期扩创游离皮瓣移植的实验研究指出,距创缘3cm以上的血管,其管壁弹性好,内膜外观正常且与内膜下无分离,切断后动脉呈喷射状出血,供吻合用对皮瓣愈合良好。他们通过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提出了血管损伤的A、B、C 3段判别法。A段为血管壁全部坏死,表现为肉眼可见的变性,管腔塌陷,血流停滞或血栓形成;B段为血管壁部分坏死,表现为管壁水肿、红染、污秽,管腔淤滞,剥离失去痉挛收缩能力,剪断后喷血不畅,手术显微镜下可看到内膜分离或有附壁小血栓;C段为内膜损伤段,肉眼观察外观正常,剪断喷血良好,易致手术医生判断错误,但血管内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在此处作血管吻合易导致血栓形成。因此提出,手术中剥离血管后,肉眼观察完全正常时再向近端延长5cm以上,一般可认为是安全的。对于一些受损但未坏死的间生态组织,特别是神经、血管和肌腱应予以保留,因为间生态组织如果血运改善或在健康组织的覆盖下,可以恢复常态,但间生态的肌肉组织则应切除以防止肌肉的进行性坏死而产生一些并发症。

关键字: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