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毒性肝炎、结核,是国际上公认的三大传染性疾病。以艾滋病为例,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14年报告,截至2013年底,全球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达3500多万人,其中75%集中在15个国家,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居全球第十四位。
我国传染病形势严峻,但传染病的研究与治疗相对落后。在第八届国际艾滋病临床影像学会暨第六届全国感染病影像学学术会议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院长李宁教授指出:“中国还是传染病防治落后国家,全球排名倒数第16位。”
地位仍待提升
“传染病是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大病。”李宁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建国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希望逐步摘掉我国传染病大国的帽子,但还没有摘掉。”
历史原因导致我国传染病防治发展相对缓慢,而为传染病诊断提供支持的传染病放射学发展更是滞后。“1986年前后,基本没人关注传染病放射学的论文。到2012年,相关文章发表了两万多篇。”大会主席、北京佑安医院影像中心主任李宏军教授介绍说。
正是看到了当时的不足,李宏军从英国留学归国后,便开始着手推动传染病放射学在国内的发展,并联合国内外相关学者,从组织召开艾滋病影像学会议拓展到感染病影像学会议,使国内传染病放射学学术交流平台得以建立。
传染病放射学的地位和价值逐步提升,特别是SARS之后,人们对传染病越来越重视,也为传染病放射学提供了发展契机。但传染病放射学医生在临床中的作用和价值仍被边缘化。
中国医科大学影像学主任、中国放射学会主任委员徐克指出,放射科室是“医主”还是“医辅”,“这就是其自身作用和价值的具体体现”。徐克认为,放射医师的职能应当扩大化,“不是临床医生结合临床为病人做诊断,而是我们充分了解病人信息后结合影像给病人做诊断”。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冯晓源教授也指出,“放射医学必须参与到整个医学链中间”,不仅给出诊断,还应当参与到疾病的预测预防中去。
创新学科目标明确
我国传染病放射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我国传染病放射学是历时18年潜心研究的创新学科。”徐克介绍说。
传染病放射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李宏军和他的团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该学科逐步走向成熟完善,李宏军仍在不断思考学科的顶层设计。
李宏军称,接下来将通过创立传染病放射学国际重点学科、构建传染病放射学国际专业研究和交流平台、打造传染病放射学国际专业人才队伍、实现传染病放射学国际化成果的群体性收益,达到学科三年建设总目标:“学术国际化”,向“实现医工教研一体化、国际化学科发展模式”的学科发展总体目标迈进。
不过,作为一个交叉学科,传染病放射学也面临着突破学科壁垒的难题。冯晓源称,“放射学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学科,是把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整合在一起的学科。”他坦言,“作为交叉学科,不打破学科壁垒不可能取得学科发展。”
精准医学放射先行
在此次会议上,传染病放射学如何在精准医学中发挥自身作用和价值,也是许多专家探讨的焦点。
“精准医疗显然需要精准诊断,没有精准诊断体系的建立,精准治疗只是空谈,当然诊断与治疗从来是不可割裂的。”徐克称,只有提供精准影像,作出精确影像判断,才能实现精准治疗。在他看来,放射医学的发展加速了精准医学的进程。
对于精准医学实现的前景,冯晓源虽然持乐观态度,但也作出了相对理性的分析。“精准医学是个巨大挑战,不是不可能,但期望要现实。”冯晓源认为,传染病放射学要想在精准医学中发挥自身价值,就要作出改变,“不能以传统的形态手段作为我们唯一的手段,而是应该向着分子组学发展”。
而近年来出现的大规模生物样本数据库以及其他强大的医疗技术的发展,则为这些改变提供了基础。
“51种传染病,39种在中国,所以话语权在中国,现在把零散资源整合起来,用数据库的大数据、大样本引领国际传染病放射学的发展。”李宏军也寄托了对大数据库建设的期许,并肯定了其对传染病放射学在精准医学发展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