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一类“免疫豁免”器官,在啮齿类动物中,几乎所有的同种异体肝脏移植都不会出现排异反应。在人类患者中,肝脏异体移植手术在注射较低剂量的免疫抑制类药物就能够有效抑制排异反应,这在其它器官移植手术中是难以实现的。另外,肝脏无时无刻不在经受大量外源抗原物质的侵扰(比如食物与微生物抗原),这使得其维持整体的稳态十分不易。有意思的是,虽然整体肝脏移植手术排异反应极低,但单纯的肝细胞移植却往往受到自体的排斥。因此,肝脏非实质细胞对于维持整个器官的免疫豁免特性十分重要。
肝脏星状细胞(HSC)占据整个肝脏非实质细胞的三分之一。受到刺激后,HSC会分泌一系列的局部生长因子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帮助肝脏的修复与纤维化。虽然HSC对肝脏损伤修复以及纤维化的作用已经有充分的研究,这类细胞对肝脏的免疫调控机理仍不清楚。之前的研究表明HSC能够直接通过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T细胞的激活,同时HSC能够通过诱导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扩增从而间接抑制整个获得性免疫系统。不过,HSC是否对B细胞有类似影响仍不清楚。
肝脏中的B细胞与T细胞在生理条件下存在相互作用。除了产生抗体,对抗病原体以及造成自身免疫疾病以外,激活的B细胞还能够分泌一系列的炎性因子(包括IL-6),以及作为抗原呈递细胞介导T细胞的激活。因此,来自美国克利夫兰Lerner研究所的Feng Lin研究组对小鼠HSC细胞对B细胞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Journal of immunology》杂志上。
首先,作者分离了小鼠的B细胞,并利用anti-CD40/IL-4进行诱导,使其激活。之后,作者将这部分激活的B细胞进行CFSE标记(一类核酸染料,染色强度随分裂代数增加而成比例降低),并将其与HSC进行共同孵育。接下来,作者通过流式检测CFSE的强度分布观察B细胞的分裂情况。结果显示,HSC能够有效抑制激活B细胞的分裂,该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性。
为了进一步研究其抑制效应的机制。作者利用TRANSWELL实验(即利用一个小型带孔的培养皿培养B细胞,大培养皿培养HSC。之后将小皿倒扣并浸没在大培养皿中。两个皿之间可以进行液体交换,但细胞不能相互接触)研究了HSC是否需要直接与B细胞相互作用。结果显示:这种方式下HSC抑制B细胞的活性受到了极大的干扰。这一结果表明HSC表面的分子对于介导这一抑制反应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鉴定具体的细胞表面分子,作者希望了解之前发现的HSC表面的PD-L1是否参与了这一过程。作者将HSC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中和抗体的方式封闭,之后与活化后的B细胞进行共同孵育。结果显示:这一处理同样能够降低HSC的抑制效应。
最后,作者比较了野生型小鼠与PD-L1缺陷型小鼠的HSC在抑制B细胞活性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相比于野生型小鼠,突变体小鼠HSC抑制B细胞分裂的活性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