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肾癌的化疗效果并不理想,肾切除手术被认为是最有效果的治疗途径。近50年来肾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持续上升,但人们还不太清楚肾癌的发病原因。 贝勒医学院的副教授Dr. Chad Creighton领导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近900个肾癌样本。过去人们根据肾癌细胞在显微镜下的特征将肾癌分为三个大类。而这项研究表明,在分子水平上肾癌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九个亚类。这些肾癌亚类各具特征,受到影响的分子通路和患者的生存情况也大相径庭。
这项研究为肾癌的个性化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知道,不同类型的癌症会对治疗产生不同的应答。Creighton等人发现,有一类侵袭性很强的肾癌拥有最为活跃的免疫检验点通路,这一通路有望成为特异性的治疗靶标。“我们可以通过分子分析鉴别适合这种疗法的患者,”Creighton说。“为患者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此外,这项研究还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有助于推动肾癌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 是成年人原发性肾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包括一系列肾脏器官的病理和分子变化。Cell杂志的“SnapShot: Renal Cell Carcinoma”总结了目前肾细胞癌基因全景图中的一些关键特征和主要通路,包括肿瘤演变、异质性等多方面的内容,还介绍了肾细胞癌的相关治疗进展。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 是成年人原发性肾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包括一系列肾脏器官的病理和分子变化。Cell杂志的“SnapShot: Renal Cell Carcinoma”总结了目前肾细胞癌基因全景图中的一些关键特征和主要通路,包括肿瘤演变、异质性等多方面的内容,还介绍了肾细胞癌的相关治疗进展。
当局部供血无法满足肾癌细胞需求的时候会导致缺氧,结果是核蛋白SPOP离开细胞核进入到细胞质中。SPOP一般是抑制肿瘤生长的,但它在细胞质中发挥相反的作用,促进肿瘤的快速增殖。在《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发表的一篇新研究论文中,来自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描述了缺氧引起SPOP过表达的新机制。他们还证实,缺氧刺激SPOP离开细胞核进入到细胞质中,关闭了抑制肿瘤生长的保护信号通路。(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最近证实,肾癌的5-羟甲基胞嘧啶(5hmC)丧失与基因体(gene body)高度甲基化有关。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DNA甲基化包括高甲基化(hypermethylation)和低甲基化(hypomethylation)两种状态。一般来说,基因启动子区的DNA高甲基化意味着基因的沉默,而低甲基化意味着基因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