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体无法有效降低血糖的时候,糖尿病就会悄然发生。这种疾病是隐藏的健康杀手。世界上每11名成年人就有一人患糖尿病,但只有一半的人被诊断出来。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T1D)是因为免疫系统杀死了生产胰岛素的β细胞;2型糖尿病(T2D)是因为代谢紊乱阻碍了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过高的血糖就会造成失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甚至死亡。
多年来糖尿病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其实这种疾病有着牢固的遗传学根基。VIB/KU Leuven的研究团队日前发现,β细胞基因缺陷是两种糖尿病的共同根源。这项研究发表在三月二十一日的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我们的研究显示,遗传学背景是胰腺β细胞生存的关键。有些人的β细胞比较强壮,有些人的β细胞比较脆弱。脆弱的β细胞更容易发展成糖尿病,不论是1型还是2型,”领导这项研究的Adrian Liston说。
此前的糖尿病研究大多是分析基因对免疫系统改变(T1D)和肝脏代谢紊乱(T2D)的影响。而这项研究表明,基因缺陷也会影响生产胰岛素的β细胞。脆弱β细胞的DNA修复能力比较差,在压力条件下这些小鼠会快速发展成糖尿病。强壮的β细胞更善于修复DNA损伤,就算处于严重压力下小鼠也不容易得糖尿病。研究人员发现,这些通路在糖尿病患者的样本中发生了改变,说明脆弱β细胞很可能就是患者生病的原因。
“虽然基因是糖尿病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但饮食也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我们增加小鼠食物的脂肪含量,拥有强壮β细胞的小鼠最终也患上了糖尿病,”Liston说。
潜力无限的新模型
目前的T2D治疗主要是改善肝脏对胰岛素的代谢应答。这些药物结合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控制早期T2D的发展。然而,T2D晚期的β细胞死亡导致胰腺无法生产足够的胰岛素,糖尿病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在这一阶段收效甚微,人们亟需寻找新的治疗途径。这项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T2D,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更好的治疗药物。
“迄今为止β细胞死亡阶段还缺乏有效的动物模型,这是晚期T2D药物开发的一大难题。我们建立的小鼠模型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测试旨在保存β细胞的糖尿病药物。找到能阻断晚期糖尿病的药物,将是一个重大的医学突破,”Liston指出。
2014年中科院孙青原研究组曾在PNAS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父亲的糖尿病前期症状影响了后代的表观遗传学修饰,这样的影响能遗传好几代。研究人员构建了不涉及基因的小鼠糖尿病前期模型。他们发现,父本的前期糖尿病会通过精子的表观遗传学改变,提高后代对糖尿病的敏感性。如果小鼠具有糖尿病前期的症状,其后代会出现葡萄糖耐受不良和胰岛素抵抗。这项研究不仅为获得性性状的遗传提供了分子基础,还揭示了肥胖症、二型糖尿病和其他慢性代谢疾病如此普遍的原因。(更多详细信息参见:中科院孙青原研究组PNAS解析糖尿病的跨代遗传) 随后,哈佛大学胡丙长教授领导研究团队发现,酸奶喝得多与二型糖尿病风险低有关。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数据与已发表的其他研究整合起来进行meta分析。研究表明,每天喝一次28g的酸奶,二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会低18%。这项在BMC Medicine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指出,酸奶是健康饮食的一个重要部分。胡丙长现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兼任哈佛医学院BWH Channing实验室及BWH的医学教授、美国波士顿肥胖与营养研究中心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博士生导师。
2015年6月爱荷华大学的微生物学家在mBio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二型糖尿病可能是细菌引起的,抗菌药物和疫苗将有望用于二型糖尿病的防治。研究显示,持续接触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生产的毒素,会使实验动物发展出二型糖尿病的标志性症状,包括胰岛素抵抗、葡萄糖耐受不良和系统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