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唐芳)近日,一则非洲人在北京中暑的消息引发了疑问:黑皮肤的非洲人不是更抗暑耐晒吗?专家的回答是:“非洲人一样容易中暑。”20日,国家卫计委在北京召开专题发布会,介绍防暑、洪涝灾害后防疫等科普知识。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朱华栋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说,人体对高温、高热和高湿的环境是不耐受的,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受性训练,基本上任何人都容易发生中暑。“中暑”一词源自中医,按程度可分为热疹、晒伤、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老年人、婴幼儿、儿童、慢性病患者和精神疾病患者最易中暑。
中暑是如何发生的?朱华栋表示,人的体温受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人体通过皮肤血管扩张、体内血液流速加快、排汗、呼吸、大小便等散发体内热量。在高温、高湿、暴晒、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人体会出现散热障碍,导致体内热量蓄积,发生中暑。
“最严重的中暑是热射病。热射病人体温可达40℃—41℃,甚至冲破体温表。”朱华栋说,一旦体温大于40℃,预后非常不好,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可达50%—70%,70岁以上老年人甚至可达80%。
“一旦出现头晕、意识不清等先兆要及时转移至阴凉的地方。尽快用冰水降温,或用冷毛巾擦拭腋下、大腿根等大血管处,持续监测直到体温恢复到38℃。周围其他人帮忙拨打急救电话。”朱华栋提醒。
如何防暑?朱教授的建议是,首先要关注天气预报,一看温度,超过35℃尽量在室内减少外出。二看湿度,40%RH—60%RH之间是人体最舒适的状态。第二多喝水,高温作业每小时喝水2—4杯,可用冰毛巾擦拭身体进行物理降温,40℃以上停止室外露天作业。第三是睡眠充足。第四是外出戴遮阳帽、穿宽松的衣服,裸露在外的皮肤可涂抹防晒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