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简述微血管的概念及构成
简述微血管的概念及构成
时间:2019-02-15 15:26:35  作者:微微  来源:《临床烧伤外科学》
微血管是微循环的主要血管,包括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微血管的基本结构有内皮细胞、基底膜、外周细胞和平滑肌细胞。
  微血管是微循环的主要血管,包括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微血管的基本结构有内皮细胞、基底膜、外周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毛细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厚约1γm。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十分靠近,最远距离不超过20-50γm,有利于物质交换。
  不同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不同,微血管内皮细胞可分为三类:①连续性内皮细胞,细胞连续完整,见于脑、肌肉、肺泡、睾丸的毛细血管。②有窗内皮细胞,细胞菲薄,内外两侧细胞融合成膜样结构,称为窗,见于肠绒毛、肾小球、一般内分泌腺的毛细血管。③有洞内皮细胞,即不连接型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毛细血管无完整基底膜,内皮细胞有较大的洞隙,见于肝窦、骨髓窦。
  血管内皮细胞有三个面,内侧面直接面对血流和血液各种成分接触,对抗血流的剪切力,保持血管壁结构与功能的完整。内皮细胞损伤发生血小板、白细胞贴壁黏附现象。间侧面构成内皮细胞间的联系。外侧面构成内皮细胞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微血管外侧面由基底膜包围,毛细血管基底膜外侧有外周细胞,细动脉,细静脉,基底膜外侧有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于基底膜的连接处变松散也可以引起血管通透性升高。
  微血管、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间的连接分为:①紧密连接,内皮细胞间由粘多醣类物质粘合细胞膜外侧互相融合。②隙状连接,内皮细胞浆突起互相重叠,细胞膜不融合,相邻细胞间有细小裂隙。内皮细胞间裂隙是溶质和大分子物质通过的主要通路,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主要是细胞间裂隙大小的改变。
关键字:微血管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