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浅谈真皮基质血管化与DEJ生成
浅谈真皮基质血管化与DEJ生成
时间:2019-05-22 11:03:42  作者:微微  来源:《复合皮移植》
冷冻保存的异体皮肤是大面积烧伤常用的暂时性创伤敷料,也是早期CS真皮替代物重要的组织来源之一。
  冷冻保存的异体皮肤是大面积烧伤常用的暂时性创伤敷料,也是早期CS真皮替代物重要的组织来源之一。由于原移植物内失活的血管成分的诱导作用,受体移植床血管内皮细胞通过移植物内原有的已失活的血管导管,向移植物内迁移而形成新的血管。尽管移植早期有少量暂时性血管端—端吻合支的存在,但随后原有血管内皮细胞因免疫反应而迅速变性和降解,被宿主内皮细胞所取代。
  Langdon等(1988年)在异体真皮移植后29d,在受皮区微血管基底膜上发现有中等强度的层粘连蛋白标记,但IV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移植55d(CS移植25d)后,两种抗原则同等程度地存在;(免疫)电镜超微结构显示,含有IV型胶原的致密板在达到正常厚度之前,作为层粘连蛋白的透明带就已经构成。真皮血管化影响着周围成纤维细胞的功能活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Trelstsd等(1979年)在CS移植47d后在真皮乳头的微血管部位观察到典型的BMZ结构,微血管周围的细胞处于形态正常的基质中,内皮细胞包含丰富的Weibel Palade颗粒;此区胶原密度高,成纤维细胞具备蛋白质合成的典型特征表现、提示宿主微血管的长入及移植物原有的血管成分对CS成活和重塑具有重要意义。微血管、BMZ这种分前后出现的现象,同样也存在于复合皮DEJ结构形成过程中。
  Form等(1986年)在角膜血管再生模型的研究中发现,层粘连蛋白和IV型胶原结构很快出现在BM中,并且层粘连蛋白出现的时间要早于IV型胶原蛋白。提示角质细胞是BMZ结构的主要形成细胞,它在与真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形成BMZ超微结构过程中,呈现透明带→致密板→致密板下带依次形成的顺序。不仅如此,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研究证实,CS的微血管壁BMZ结构形成和正常化优先于DEJ处结构形成,同样也早于皮肤神经支配的恢复。上述结果提示,(组织学)真皮血管化不仅参与了CS成活过程,而且可能与DEJ结构形成密切相关。
关键字:真皮基质,血管化,DEJ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