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1、研究历史
20世纪70年代初,人们就发现脐带血中含有大量的
造血干细胞。20世纪80年代初,Boyse和Broxmeyer两位医师曾对脐带血作为造血干细胞来源的前景进行过讨论,由此引发了一场广泛性的国际合作,他们还成功地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两例Fancomi’s贫血患儿。20世纪80年代末,脐带血代替骨髓移植取得成功。1992年用脐带血造血细胞治疗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获得成功。因此,有人预言,脐带血有可能成为未来骨髓外移植和基因治疗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从此以后,人们对脐带血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实验研究,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生物学特性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B-MSCs)也可分化为骨髓组织的组成成分,鉴于造血作用的传统定义,可以认为CB-MSCs与原始的造血祖细胞相似。有研究证实,CB-MSCs在培养过程中极易形成集落,并表达各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与UCB-SCs的一系列功能,如细胞存活、细胞自我更新、增殖、分化及迁移等密切相关。
3、应用及前景
脐带血具有来源丰富、采集方法简便、造血干细胞含量高、增殖能力强、对供者无不良影响、HLA配型相合程度要求低、免疫源性弱、移植后严重排斥发生率较低、传染病毒风险低以及实物储存能够随时获得等优点,成为另一种极有潜力的造血干细胞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