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浅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历史、生物学特性和应用前景
浅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历史、生物学特性和应用前景
时间:2019-11-06 11:26:11  作者:微微  来源:《微创美容外科学》
2000年,Rrices首次报道了脐带血中可以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随后Romanov等又分别从脐静脉内皮和内皮下、脐带Whartons’s胶质和血管周围组织中分离培养出了MSC,并建立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
  1、研究历史
  2000年,Rrices首次报道了脐带血中可以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随后Romanov等又分别从脐静脉内皮和内皮下、脐带Whartons’s胶质和血管周围组织中分离培养出了MSC,并建立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常用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方法主要包括植块法和酶解法。依据选取消化酶的种类又可分为胶原酶消化、胰酶消化和两种酶顺序消化法。
  2、生物学特性
  脐血中的CB-MSC被认为是用于移植的最佳选择。深入研究证实,CB-MSC可分化为软骨细胞、骨细胞、脂细胞、神经细胞及脏壁中胚层。CB-MSC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不表达CD14、CD34和CD45,而表达CD106、CD54、SH-2、SH-3和SH-4。电子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CB-MSC中某些间质标记物表达阳性,如SMA、波形蛋白、巢蛋白及结蛋白。CB-MSC还表达一种特殊的标记HOX,尤其是HOXA9、HOXB7、HOXC10级HOXD8倍称为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指纹”,这是从脐血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应用及前景
  就取材方便及对供者的影响而言,脐血和脐带是较理想的MSC来源。关于脐血MSC的报道存在较多争议,主要是其多系分化潜能较弱,会出现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SH-2、SH-3、SH-4表达缺失的现象。脐血分离的要求也较为严格,例如分离取材时间不得大于15h,体积不得少于33ML等,而细胞分离效果只为1/1000000,且分离成功率也仅为60%。同时脐血MSC的分离会损失脐血中造血干细胞。而脐血来源广泛,不影响胎儿脐带血的保存,无道德伦理问题的限制,易于体外大量扩增,培养成功率高达100%。脐带可望作为自体MSC来源和脐血共同移植,以提高脐带血移植成功率。因此,期待MSC有望成为骨髓MSC的理想替代来源。
关键字:间充质干细胞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