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组织工程化软骨、肌键、骨组织等的实验研究都取得重要的突破,将来可能在组织和器官缺损的修复方面开辟令人瞩目的前景。生物材料在颌面部外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颅颌骨骨折的固定、组织缺损造成面部凹陷畸形及器官移位的治疗得到简化,减少了自体的组织移植造成的供区损害,治疗效果可靠。
1 颅颌骨骨折的固定材料
颅颌骨固定材料的研究发展很快,从不锈钢丝,不锈钢夹板,钴合金和钛等金属材料,逐渐向可降解材料过度,固定方法也有显著进步。金属丝结扎是颌骨固定最常用的方法,其固定方式是把颌面部骨折断端稳固连接在一起,这种固定方法仅能从单一平面发挥对接作用。Ellis采用钛钉坚固内固定和钢丝结扎固定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的实验研究,其骨质的愈合过程存在差异,钢丝固定组骨断端先充满骨痂然后成骨,而钛钉坚固内固定组断端间有骨质直接沉积。坚固内固定技术对于颌骨手术可减少或避免颌间固定,尤其对复杂型、粉碎型骨折的固定具有钢丝无法比拟的优点。不锈钢夹板的缺点是骨折愈合后必须再作一次手术把夹板取出,长期存留骨组织内可能发生骨吸收、螺丝钉或夹板松脱,甚至生锈使局部出现炎症和疼痛。
钛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超强的抗腐蚀性、无毒、对骨组织细胞无致癌作用,致敏性低,钛骨组织界面嵌合在一起增加了夹板的稳定性,小型夹板又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强度,植入后可以永久存留体内。因此钛及钛合金制成的夹板在颅颌面外科已经基本取代了不锈钢夹板。
生物可降解性骨固定材料虽然无需做第二次手术取出夹板,给患者减少了痛苦,但是机械强度还不如金属夹板,少数有发生迟发性炎症反应的报道。今后在提高机械强度,预防迟发性炎症反应,控制降解速度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