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来自国际的研究者通过对825组样品分析,阐明了恶性疟原虫的遗传密码,样品采集的范围较为广阔,包括布基纳法索、冈比亚、加纳、马里、泰国、越南及柬埔寨东北部和西部等国家的人口。
研究小组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在对所有供试样品研究后,科学家发现来自柬埔寨西部的166个样品与众不同。因为这些疟疾寄生虫包含三个亚群,亚群中发生了明显的基因突变,正是这些基因突变导致他们对青嵩素产生了抗性。这些对疟疾抗生素青嵩素产生抗性的菌株成为将该寄生虫散播到其他国家中的根源。文章中说:“疟疾寄生虫对青嵩素产生的临床上的抗性及其衍生物已经在柬埔寨西部的恶性疟原虫中发现,这类疟原虫有在附近其他国家散播蔓延的趋势”。
当前的研究对于公共健康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在世界范围内青嵩素衍生物都是治疗疟疾的中流砥柱。研究者声称,西柬埔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连续发出抗疟药物耐受性信号。
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当氯喹(疟疾特效药的一种)还未在世界范围内被应用之前,就已经在西柬埔寨发现抗这种药的菌株,因此对抗乙胺嘧啶和磺胺多辛等抗疟药物产生耐药性的菌株通常也被认为在这里产生。文章中对在这么一个如此狭小的地理区域中出现这样不同寻常的变异提出了几点原因。寄生虫通过疟蚊传播给人类,当寄生虫感染蚊子的过程中,其中有一个关键性的过程是它们之间可发生基因之间的交换。在柬埔寨疟疾寄生虫分析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了这些寄生虫通过近亲交配产生抗药性突变家系群体。这类近亲交配是由于隔离所造成的。
论文中还描述了一群寄生虫被隔离在一个偏远的丛林中的场景。另一个场景是,在1979年—1998年期间,西柬埔寨对红色高棉(柬埔寨左派势力)的抵抗使人们限制在本土范围内。因为寄生虫无法通过感染人类使它们轻易传播到受限区域以外,这种情况下为寄生虫之间产生自交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疟疾每年可造成650000人死亡,绝大多数为非洲儿童。九年前,就已经在泰国和柬埔寨边境发现抗青嵩素寄生虫,随后在西柬埔寨,缅甸和越南发现这类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