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AVI治疗现状
迄今为止,约有80,000例患者接受了TAVI治疗。6大注册研究显示:TAVI手术即刻成功率高达93.8%-98.4%,30天生存率为82.2%-92.9%,1年生存率为76.1%-84.2%。并发症中除了起搏器置入发生率较高外,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很低。目前,国内已有包括上海中山医院、北京阜外医院、301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及四川华西医院等单位先后开展了40余例TAVI手术。国产支架瓣膜(杭州启明)也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众所周知,PARTNER研究是在经皮介入心瓣膜疾病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PARTNER-A 2年随访研究显示:TAVI与外科手术相比,在缓解症状,瓣膜血流动力学及降低死亡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对于外科手术高危患者而言,TAVI可作为外科手术的替代治疗。2012年ESC瓣膜管理指南推荐: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心脏团队认为不适合外科手术,预期寿命超过1年,预计TAVI术后生活质量可以提高的患者应该行TAVI治疗(IB)。可见,TAVI已成为部分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并已获得广泛认可。
二、经皮二尖瓣反流治疗
目前经皮二尖瓣反流治疗主要包括: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Mitralclip system),直接或间接二尖瓣环成形术(Monarc system,Carillon system),心室-瓣环重构,经皮瓣膜置入术,经皮人工腱索置入术。
(一)Mitralclip system
目前全球约有8000例患者接受了Mitralclip术,上海中山医院在2012年5月在国内率先完成3例手术。一系列研究显示该技术安全性良好,但有效性略逊于外科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房间隔穿刺相关并发症(3%),局部出血,术后需要长时间的机械辅助通气(2%),二尖瓣夹合器部分脱位等。 Mitralclip 参考适应症主要包括:(1)功能性或者器质性中、重度二尖瓣反流;(2)患者具有症状,或者有心脏扩大,房颤或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3)左手收缩末内径≤55mm,左室射血分数(LVEF>25%),心功能稳定,可以平卧耐受心导管手术;(4)二尖瓣开放面积>4.0mm2;(5)二尖瓣初级腱索不能断裂;(6)前后瓣叶A2,P2无钙化,无严重瓣中裂;(7)二尖瓣反流主要来源于A2,P2之间,而不是其他位置;(8)瓣膜解剖结构合适,对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二尖瓣关闭时瓣尖接合长度>2mm,瓣尖接合处相对于瓣环深度<11mm,对于二尖瓣脱垂呈连枷样改变者,连枷间隙<10mm,连枷宽度<15mm。
(二)Monarc system
EVOTION 1研究显示Monarc system治疗二尖瓣反流是可行的,但有压迫邻近的冠脉回旋支而引发心脏事件的潜在可能性。
三、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PPVI)
目前全球有3000多例患者接受了PPVI,国内尚未开展此项技术。研究发现该技术安全性较高,目前报道2例手术相关死亡均为支架压迫冠状动脉所致。因此,术中应以球囊试扩张肺动脉同时予冠脉造影,以排除支架压迫冠脉可能。其他并发症包括肺动脉穿孔、夹层、支架断裂、支架移位、三尖瓣反流等。PPVI参考适应症包括: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者有明显右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或右心明显扩大,解剖合适(右心流出道直径16-22mm)。
四、经导管瓣中瓣技术
瓣膜退化是目前人工瓣膜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可导致严重的瓣膜狭窄或反流,引起心脏扩大及心功能不全,但患者再次外科手术风险很高。经导管瓣中瓣置入术为这些患者带来新希望,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原人工生物瓣瓣环或支架质地坚硬,可为再次置入的介入瓣膜支架提供很好的固定支撑作用。该作用不仅使用于主动脉瓣,也使用于二尖瓣、肺动脉瓣及三尖瓣。目前这四个瓣膜的经导管瓣中瓣置入均有成功报道,总的结果显示该技术是安全有效的。葛院士领导的团队相信经导管瓣中瓣置入术将改变原来人们选择外科瓣膜的参考原则,将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因不希望抗凝治疗而放弃机械瓣膜,选择人工瓣膜。虽然生物瓣膜寿命较短,但患者出现瓣膜功能障碍后可用经导管瓣中瓣置入术进行治疗。并且,即使介入生物瓣膜再次出现问题,也可置入介入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