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冠心病治疗新进展-体外冲击波心肌血管再生
冠心病治疗新进展-体外冲击波心肌血管再生
时间:2013-06-26 11:16:28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好医生
体外冲击波心肌血管再生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领域的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全新疗法。国内外研究表明,它能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再生和加速侧枝循环的建立,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及慢性心肌缺血的症状。

    体外冲击波心肌血管再生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领域的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全新疗法。国内外研究表明,它能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再生和加速侧枝循环的建立,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及慢性心肌缺血的症状。本文从机制、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局限性和不良反应等方面总结体外冲击波心肌血管再生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新进展,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冲击波是一种特殊的声波,它可以无创的定位并聚焦于病人体内的选择区域。冲击波由电液效应产生,当高压电流放电时,通过电磁盘产生强大的脉冲电磁场,在电磁盘上面覆盖的金属片,由其涡流的效应产生相应的电磁力,该电磁力通过水为媒介产生冲击波,并通过透镜的聚焦作用形成足够强度冲击波于靶点区域(见图1) 。ESMR聚焦的声波能量仅为体外震波碎石能量的1/10,且在组织中几乎无衰减,穿透力强,切应力小,聚焦的靶点是机载实时超声探头定位的缺血心肌。常规情况下,冲击波经实时体表心电图R波触发,在心电活动绝对不应期发放,以保证其安全性。

    冲击波应用于临床治疗已有20余年,最早应用于泌尿外科,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还可应用于胆道结石的治疗。之后逐步应用于骨科及整形外科领域,如促进骨折愈合,钙化性肌腱炎、上踝炎、足底筋膜炎等治疗。Gutersohn和Gaspafi 将体外冲击波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发现冲击波能显著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mRNA表达及其受体fms样酪氨酸-1(Fh1)的表达。在冲击波临床应用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冲击波能够提高一氧化氮含量及活性,降低肿瘤坏死因子及其他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可以抗炎、刺激血管新生、增加治疗区域血流量。Smith等研究发现,冲击波可以上调内皮源性NO合酶基因的表达,从而减弱急性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反应,促进血管再生,防止心室重构。基于上述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的基础上,冲击波被用于冠心病治疗的研究。

    冲击波作用于冠心病缺血部位,短期表现为血管扩张,长期可促进血管再生,目前其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明确。冲击波作用于组织细胞可产生“空穴效应”(cavitation effect),即组织间隙或细胞内存在的微气泡在冲击波作用下被周期性压缩、牵张,产生共振或摆动,形成局部微气流或发生破裂,在组织内部或细胞表面产剪切力。其引发的亚细胞结构的改变,可能通过上调内皮型NO合酶(NOS)、VEGF及其受体(Fig-1)、细胞抗原的增生以及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引起局部血管再生,提高缺血区域血液灌注,增加心搏量和心输出量。

    体外心脏冲击波治疗可增强局部血管新生、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显著减轻心绞痛症状,改善左室功能和重构,增加局部血液灌注,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安全、无创的治疗新选择。为终末期冠心病、无冠脉介入或冠脉搭桥指证、经标准化药物治疗后仍反复有心绞痛,心功能欠佳而SPECT证实存在可逆性心肌缺血的患者带来新的曙光。但在临床推荐应用前仍需长期大量、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的临床实验,仍需完善更精确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在冠心病、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方案,明确其在治疗中的地位、作用。

关键字:冠心病,血管再生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