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业务部副部长高新谱日前透露,今年他们将联合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同出台《器官捐献协调员管理办法》。中国器官捐献协调员将由志愿者逐步向专业协调员转变,未来的目标是百万人口中有一名专业协调员,以做好器官捐献的基础工作。
即将出台的器官捐献协调员管理办法将抬高准入门槛,上调对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学历标准,并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对其进行培训管理考核,除此之外还需对其工作过程进行监督,并对器官捐献协调员增加了退出机制。
“受双盲原则的限制,我们不能在网上公布受者及捐献者的信息”,高新谱表示。所谓双盲原则是捐献者家属不能知道受者情况,而受者也不会了解获取器官的来源。
高新谱介绍,当捐献者过世后,一方面可能出现捐献者家属因思念去探望器官受者的情况,这侵犯了受者的隐私,打扰对方的生活,还有可能向对方提出经济等不当要求;另一方面可能出现受者希望了解器官捐献者的情况,而这会触碰到捐献者家属失去亲人的悲痛,他们未必愿意受者前去打扰。
人道救助基金标准如何把握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已向财政部申请彩票公益金支持,并将筹建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基金,但规模尚未确定。
“业内人士都误用了一些词语,诸如经济补偿、经济刺激或激励政策”,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副主任刘维新表示,器官捐献是无偿的,没有经济补偿一说,引用人道救助这个词语比较合适。“当捐献者家庭面临困难时,可以给他们心理和经济上的人道救助”。
据高新谱透露,人道救助的最高标准将以该地区前一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在此基础上,因情况进行人道救助,与大额经济补偿有明显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