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庆应大学教授冈野荣之5月11日在京都举行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国际研讨会上报告说,iPS细胞制作法的细微差异就可使其性能发生变化。
利用皮肤细胞改造成的iPS细胞有时也被称为“皮肤干细胞”。这种干细胞具有可以和胚胎干细胞相媲美的功能,却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伦理等争议,因此前景被普遍看好。
据日本共同社12日报道,冈野荣之所说的制作法的差异是指在从培养细胞中筛选出具有iPS细胞特征的细胞时,应用不同的基因作为标记。动物实验证实至少有两种基因可以用作筛选的标记,而且不论利用哪一种基因都可以培养出iPS细胞。
由于两种基因不同,导致采用它们培育实验鼠iPS细胞的方法也出现差别,从而使iPS细胞发育为神经细胞时也出现差异。一种方法培育的iPS细胞能分化成脑部的3种神经细胞,而另一种方法培育的iPS细胞只能分化成两种脑神经细胞。
冈野荣之等人还进行了治疗实验鼠损伤脊髓的实验,发现由两种方法培育的实验鼠iPS细胞的医疗功能也有明显差异。业内人士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对提高iPS细胞的安全性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