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突破性重编程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突破性重编程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时间:2013-07-22 13:23:00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生物通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新方法,无需加入有可能增加危险突变或癌症风险的基因,就可以将成体组织细胞重编程为像胚胎干细胞一样的万能细胞。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新方法,无需加入有可能增加危险突变或癌症风险的基因,就可以将成体组织细胞重编程为像胚胎干细胞一样的万能细胞。

    自2006年首次报道创造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在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以往,他们曾设法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来减少所需的基因数量,但总是无法避开一个基因:Oct4。

    现在,在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新研究论文中,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称仅利用化合物就可成功构建出iPS细胞,他们将之命名为CiPS细胞。

    北京大学干细胞生物学家邓宏魁(Hongkui Deng)和他的研究团队,为了寻找Oct4基因的化学替代物对1万个小分子进行了筛查。鉴于其他的研究小组都是寻找可直接替代Oct4的化合物,邓宏魁研究小组采用了一种间接的方法:在除Oct4其他常见基因都存在的条件下,寻找可以重编程细胞的小分子化合物。

    随后进入到了最困难的部分。邓宏魁说,当研究小组将Oct4替代物与另外3个基因的替代物组合时,成体细胞并没有变为多能细胞,也没有转变为任何的细胞类型。  

    研究人员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调整化合物组合,直到他们最终发现一个组合可以生成重编程早期的一些细胞。但这些细胞仍然缺乏多能性标志基因。通过添加DZNep,一种已知可促成晚期重编程阶段的化合物,他们最终得到了完全重编程的细胞,但数量非常的少。随后,研究人员又找到了另一个化合物将效率提高了40倍。最终,利用7个化合物组合的混合物,研究小组让0.2%的细胞发生了转化——与采用标准iPS技术的结果相当。

    如果证实这一技术在人类中安全且有效,它有可能能够应用于临床。它没有引起突变的风险,化合物自身似乎是安全的:其中有4个化合物已用于临床。小分子可以很容易地穿过细胞膜,因此在启动重编程后可以将它们清除。

关键字:重编程技术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