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国国民回顾性死因调查显示,心脑血管病已成为第一位死因,其中脑卒中约占一半。而房颤 ,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将患者的脑卒中危险提高了5倍。脑卒中发病中,大约有20%归因于房颤。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第一年死亡率高达50%;第一年严重致残率高达73%;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 6.9%。
作为房颤第一大患病人群的国家,我国目前有房颤患者近800万人。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珍惜生命、爱护心脑血管,尽一切可能降低房颤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2011年《如何避免亚太地区卒中危机》报告指出,亚太地区脑卒中患者人群已经占到了全世界一半以上,其中,房颤是预防卒中的关键人群之一。但值得警惕的是,目前临床常规诊断出来的房颤相关卒中,只占了脑卒中人群的6%,有一大半患者是没有被诊断出来的,成为潜在的脑卒中“储备军”。这些人一旦发病,死亡风险可以达到普通脑卒中患者的5倍。此外,房颤是一个高度和年龄相关的疾病,患者年龄越大,房颤对卒中的“贡献”也就越大。
日常生活中,最好以防为先,不让心跳轻易“失控”。首先,应养成少吃多餐的良好习惯,避免过饥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日常饮食应清淡、低盐,尽量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等。其次,工作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的加班熬夜,如果交感神经系统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很容易导致心脏负担过大,心率增快,甚至诱发心律失常或猝死。再次,要学会适当控制情绪,大喜大悲时人非常激动,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最后,生活中别贪多求快,无论运动、进餐等,都要循序渐进慢慢来,突然的剧烈活动、狼吞虎咽等动作,很容易导致心悸、头昏,甚至发生昏厥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