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线时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对接受积极的降脂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至<70 mg/dL]患者的临床转归影响尚不明确。
美国一项研究评估了基线时冠状动脉斑块负荷与随后的大剂量强化他汀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患者经2年大剂量强化他汀治疗后,尽管实现了较低的LDL-C水平,但基线时冠脉粥样斑块体积仍可预测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论文7月25日在线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Eur Heart J)。
研究纳入了1039例应用瑞舒伐他汀40mg或阿托伐他汀80mg治疗24个月的受试者,利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其冠脉粥样斑块体积。事后分析对比了基线粥样斑块体积百分比(PAV)与MACE(包括心肌梗死、卒中、冠脉血运重建和因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基线PAV较高的患者与基线和随访时PAV较低的患者LDL-C水平相似。多变量分析显示,基线PAV标准差每增加与MACE增加28%相关(HR为1.28 ,P= 0.01)。
基线PAV的四分位数最高(>41.8%)的患者2年累积MACE发生率为12%,显著高于PAV四分位数较低的患者(四分位数3、2、1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5.7、7.9和5.1%)。基线时和治疗时的LDL-C水平与MACE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