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是:论文中心 -> 耳鼻喉科
1314份资料,分132 首页 上一页 2223242526272829下一页 末页
为培养交流技巧, 更好的认识自己周围的世界, 聋儿需要更多的倚重于视觉功能的正常存在。因此, 任何眼部疾病都会对这个过程产生负面的影响, 尤其是没能在发病早期发现, 影响更大。一些能够纠正和治疗的疾病,如近视和白内障,早期确认将有助于完善语言的发育和培养社会认知能力; 还有一些无法纠正和治疗的疾病,如Usher综合征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就需要多方面的适应环境, 给予适当的照顾和康复治疗。....
目的 对经典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简化方法进行探讨。 方法 对74例(77眼)慢性泪囊炎病人实施简化泪囊鼻腔吻合术,并进行术后总结。 结果 治愈75眼,占97.40%,有效2眼,占2.60%,无失败病例。 结论 简化手术方式,术中对新泪道进行冲洗可检查吻合口情况,提高术中效率,方便术后管理,而且治愈率高。....
目的 观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5眼慢性泪囊炎施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最后冲洗通畅为成功,否则为失败。结果 术后经半年以上随访,手术成功78眼,成功率为91.76%。结论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目的 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相关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找出与手术相关因素,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取成人颞骨22侧(左右各11侧),用耳科钻磨开乳突腔,去上鼓室盾板、断“桥”,磨低骨性外耳道后壁,充分暴露相关结构,在手术显微镜下测量面神经管垂直段起始部前缘至圆窗龛前缘的距离、面神经管最高点与后鼓室底壁之间的距离(后鼓室的深度)、锥隆起的高度(即锥隆起基底到锥隆起顶端的距离)、镫骨头至圆窗龛前缘的距离。结果 面神经管前缘至圆窗龛前缘的距离为 (5.89±0.92)mm(4.75~7.85 mm);后鼓室的深度为(7.02±0.92)mm(4.85~8.79 mm);锥隆起的高度为 (1.90±0.50)mm (0.85~2.73 mm);镫骨头至圆窗龛前缘距离为 (3.00±0.38)mm(2.32~3.71 mm)。结论 砧骨短脚是手术的重要标志;锥隆起解剖位置恒定;后鼓室的深浅对该进路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难易程度有重要影响;前庭窗与圆窗的位置关系相对稳定,因此镫骨头(砧镫关节)可作为参照标志来确定鼓阶钻孔的位置。....
目的 探讨分区性颈清扫技术在颈部非肿瘤病例中的应用。方法 借鉴分区性颈清扫技术对颈部非肿瘤病变进行切除,其中有脓肿型或溃疡型颈淋巴结核5例、复发鳃裂瘘管7例、颈部肿物经切取活检后形成囊肿1例。所有病例均采取整块切除病变组织。结果 颈清扫技术有利于彻底清除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分界欠清、范围较广、并且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病变。本组病例未出现副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术后随访5个月至2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参照分区性颈清术的手术技术处理复发型第2、3鳃裂瘘管和有脓肿(≥3cm)或瘘管形成的颈淋巴结核,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急性会厌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以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会厌炎病例140例。全部病例均静脉内给予足量抗生素和类固醇激素,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紧急环甲膜切开术1例,气管切开术1例,会厌切开排脓8例。结果 平均治疗6天痊愈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 治疗急性会厌炎的重点是抗感染、消除水肿和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急性会厌炎的关键。....
发表时间:10-21
一般认为在病情紧急时可行环甲膜切开术,但置管时间不宜超过48 h,其后仍应作正规的气管切开。我科2000年至2005年共行环甲膜切开术59例,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报告如下。....
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减少腹腔粘连机率而受到患者的欢迎。全麻诱导期间,尤其是气管插管时高血压及心率增快是常见现象。本研究拟比较观察喉罩(LMA)和气管插管(TT)对于患者通气、血压及心率的影响,探讨喉罩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与喉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 对60例喉癌患者和58例体检健康者进行血清β2-MG检测。结果 两组血清β2-MG水平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喉癌患者术后有淋巴结转移31例,与26例Ⅱ~Ⅳ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β2-MG含量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声门上型、声门型、声门下型3种类型的β2-M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3例Ⅰ~Ⅱ期与37例Ⅲ~Ⅳ期β2-MG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对喉癌患者检测水平血清β2-MG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鼻腔鼻窦术后粘膜缺损,伤口无法缝合,需要进行鼻腔填塞止血,临床上通常用凡士林纱条进行填塞止血,常给患者带来不适,在抽取纱条时又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引起大量出血,有时还需重新填塞,更加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1]。为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我科改进了抽取纱条的方法,与传统的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发现改进后的抽取纱条的方法,患者痛苦小,出血量明显减少,对伤口愈合影响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314份资料,分132 首页 上一页 2223242526272829下一页 末页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