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肝动脉嫁接血管的原则是“越近越好”,但在特殊情况下,可选择距离较远、解剖容易、供血量较大的动脉作为肝动脉血供来源。我们治疗的1例因肝动脉栓塞接受再次减体积肝移植的患儿,肝动脉搭桥连接至髂右动脉,术后康复顺利,至今已健康存活3年余。
肝动脉重建的技术要点包括:建立一个良好的手术野;口径不匹配需做相应的成形;直径<5mm的动脉采用间断缝合,直径>5mm的动脉采用连续缝合;肝动脉吻合后应仔细检查,一是有无搏动,二是采用多普勒检查,如不满意,应立即重新吻合;对发生肝动脉血栓的患者,处理较为困难,大多需再次肝移植。国外文献报告,亲体肝移植肝动脉栓塞发生率约15%~20%,我们采用上述方法重建肝动脉,肝动脉栓塞发生率仅为7.7%。
注重细节重建胆道
在胆管重建过程中,胆管完整单一的右肝管可直接与受体胆管吻合,置一内支撑管即可。随着胆道重建技术的完善,并发症虽已减少,但仍是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如果吻合口无张力,且视野清晰,可采纳胆道端端吻合技术;对于某些儿童终末期肝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或者有变异的右后肝管,胆道重建方式宜采用肝胆管空肠手术,有时需要二级肝管与空肠的吻合。如遇胆道变异,有时需行两个以上吻合;或者也可将移植物胆管与受体胆总管直接吻合,但前提是必须保证胆道血供的完整。
胆道重建主要有胆总管空肠吻合和胆总管-胆总管端端吻合两种方式。我们提倡后者。其优点是技术上简单易行;置“T”管引流可观察胆汁,了解移植肝术后功能。亲体肝移植胆道重建的技术要点应包括:供肝段左(右)肝管游离要少,尽量保留胆管血</P>供;供肝修整时,原则上肝门部胆管不宜过多游离,防止损伤供应胆道的血管;应认真选择合适的“T”管并放置在合理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机械性损伤和梗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