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常识 -> 抢救心脏猝死 抓住“黄金4分钟”
抢救心脏猝死 抓住“黄金4分钟”
时间:2013-06-25 15:23:47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好医生
关于如何定义“猝死”,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王仲教授形象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第一点是“没想到”,如果一个24岁的年轻人患了肝癌,最后去世,大家不会诧异,因为从他被诊断的那一天起,你就知道他“只有三个月到半年了”。
心室颤动是最“容易”抢救的猝死

    王仲医生形象地说:“人倒地的那一刹那究竟发生了什么?是心跳停止了。可这“停止的心脏”处于什么状态呢?正常心脏是一种规律的、有节奏的舒缩状态,通过舒张“吸回”血液,而通过收缩把血液送出去。这就是心脏泵血,而“规律舒缩”的启动因素是一个规律的电脉冲。脉冲刺激一次,心脏就舒缩一次,刺激80次,就舒缩80次。在发生猝死时,心脏可能是三种状态之一:一种状态是心脏的电脉冲和舒缩都停止了,这就是我们说的停搏;第二种状态是心脏的电脉冲还存在,但心脏不再收缩,这是心脏的肌肉出现了问题,;第三种状态是电脉冲出现了异常,但心脏肌肉是正常的,只是因为紊乱的指令使心脏的肌肉不能协调收缩,造成血液不能射出。在这三种情况中,前两者因为都涉及肌肉本身,我们常常无能为力。而第三种状况只要我们把电脉冲恢复了,心脏自然就“正常”了。用一个强的电流“干扰”一下这些紊乱的点刺激,就可以让心跳恢复正常。

    心脏舒缩(心跳)的频率受什么影响呢?受运动、低氧、发热、情绪等等因素影响,机体会根据细胞对血液的需要改变它的快慢。射血的快慢目的是保证在不同状态下,人体细胞的营养供应,像我们坐着聊天时,不需要很多能量,心脏就跳的慢,而跑步时,腿上需要很多的血,心跳就很快,这些都是自律细胞窦房结在决定。

    从复苏的角度来讲最容易是“心跳复苏”,这个叫ROSC(自主循环恢复);其次是呼吸的恢复,这是第二步。最难的就是脑和意识的恢复。所以,我们很多人心跳回来了,呼吸有可能回来或者回不来,但是最后意识一直不回来叫植物人,这就是我们所谓“脑死亡”。

    我们现在要求尽快复苏的目的就是要保证“脑”也不能死,我们希望他能恢复到病前的状态。这个时间点就是4分钟——复苏的黄金时间。要保证大脑能够存活,必须在4分钟之内恢复脑的血液供应。

    这4分钟并不是可以等到4分钟,而是越早越好。我们做复苏的时候一定要尽快的按压保证射血,有除颤的时候一定要马上除颤,这些都是能保证我们脑袋里面有足够的氧气和糖的供应,让大脑细胞别死掉,然后再想办法让心跳能够恢复正常。

关键字:心脏猝死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