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4日,曹克利教授和来自澳大利亚的帕尔曼教授给陆峰植入了中国第一个多导人工耳蜗,这次手术是人工耳蜗进入中国的标志事件。曹克利是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教授。
20年来,曹克利教授已经为2000多位重度听障患者植入了人工耳蜗。在全国,共有3万多名听障患者通过植入人工耳蜗重获听力。
革新:人工耳蜗——人工制造的听力感觉器官
如果说单导人工耳蜗只是人类耳蜗的初级替代品,由澳大利亚耳科学家格雷米"克拉克教授用了整整十八年发明的多导人工耳蜗,则可以真正帮助聋人感受有声世界。
克拉克教授有一个耳聋的父亲,所以他从小便立志帮助像父亲一样的聋人恢复听力。经过了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在墨尔本的海滩上,他受到螺旋形贝壳的启发,才寻找到外界声音进入人脑听觉中枢的通道并最终解决了多导人工耳蜗最核心的电极束问题。
1985年,多导人工耳蜗通过了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许可,成为了第一个被允许用于成人的多通道人工耳蜗系统,进入了国际市场。
就在同一年中国,刚刚拿到美国大学通知书的青年人陆峰,因为一次半月板手术中应用了大量新霉素,导致双耳失聪。从1985年多导人工耳蜗诞生到1995年陆峰植入耳蜗,这枚能够帮他重获听力小小的人工耳蜗,经历了十年之久才进入中国。
探索:耳蜗进入中国,各界努力十数年
多导人工耳蜗实现了工业化量产之后,澳大利亚政府和科利耳公司一直在为进入中国市场而努力。
1993年6月,当时的澳大利亚总理基廷访问中国,会见了时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先生,希望与中国政府合作,用澳大利亚最新的科技成果人工耳蜗使中国听障患者重建听力。
1994年,当时的中国卫生部部长何界生和澳大利亚卫生部部长格雷米"理查德森,签署了两国有关人工耳蜗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多导人工耳蜗进入中国这件事情,开始了具体运作阶段。
在当时,要使人工耳蜗真正进入中国,澳大利亚国家听力中心和耳蜗生产企业科利耳公司认为:“首先要帮助中国培养技术专业队伍,包括听力师、手术医生和语言康复师”。
于是,1994年11月由澳大利亚国家听力中心和同仁医院、北京耳鼻喉科研究所联合举办首届中澳听力学研讨会,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举办。澳大利亚国家听力中心的保尔"喀麦隆教授和科利耳人工耳蜗公司听力学专家玛莎"弗兰特女士作为特约专家讲师为首批中国听力学界的专业人士进行了称得上是启蒙的培训。
此次培训后,澳方很快安排了中国手术医生和听力学人员去澳大利亚进修,学习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和术前的听力学评估技术。
1995年3月访问进修结束后,在中国开展22导植入式人工耳蜗技术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1995年5月,邓朴方应邀访问了澳大利亚,参观了总部位于悉尼的科利耳人工耳蜗公司。
与此同时,医学界也在积极地推动人工耳蜗和相关植入技术的交流工作。
突破:从0到1,中国首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
10年前的1985年,科利耳公司的22通道Nucleus人工耳蜗已经被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十年时间,国际上已经有数万成功病例。
1993年8月一个晚上,邓元诚教授打电话告诉陆峰家人一个消息:澳大利亚科利耳人工耳蜗公司即将在北京举办研讨会,医治耳聋患者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作为在中国开展22导植入式人工耳蜗技术合作项目首批选定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澳大利亚派遣了手术医生、听力师做技术支持,并且无偿提供产品、手术器械和术后康复设备。终于在1995年5月,陆峰被选定为中国第一位多导人工耳蜗的植入者。
在这之后,1996年2月,韩德民教授在同仁医院也完成了一例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1997年3月31日,同样由韩德民教授主刀,完成了我国首例儿童人工耳蜗的植入,并取得了成功。
至此,中国有了可以独立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专业医生,人工耳蜗真正进入到了人口最多,聋儿最多的中国。
推广:让所有的听障人士了解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进入中国的最初几年,中国只有四家医院可以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同仁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曹克利教授的回忆中,除了人工耳蜗高昂的价格,对于这项技术安全性的怀疑也是人们无法接受它的重要原因。从1995年5月完成第一例植入手术,到2001年2月,五年多——454例植入,相较于中国2075万的听障人群,如同九牛一毛。
从研发成功到进入中国,来自澳大利亚的科利耳多导人工耳蜗用了十年时间,期间”爱耳日“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人们对于人工耳蜗的认识;从进入中国到让所有患者认识并接受,这是一段更长的路——同仁医院和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的一次成功策划——“人工耳蜗手术全国直播”对促进人工耳蜗的大众认知和行业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2012年2月21日,澳科利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宣布,他们已经为超过10000名中国听障患者提供了重获听力的人工耳蜗。
从0到1,再到10000,这同样是一段不容易走过的路。
普惠:让人工耳蜗造福每一个需要的患者
时至今日,人工耳蜗进入中国20年来,从0到1到1万,再到3万,用了20年的历程,但路还很长,没有走完,因为在中国仍然有数以千万计的听障人群,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声音,他们需要人工耳蜗帮他们寻回有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