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同业交流 -> 我国医疗费用增长预测及治理研究获重要成果
我国医疗费用增长预测及治理研究获重要成果
时间:2015-04-08 11:07:15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科学报
今天,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家学者在复旦大学发布“我国医疗费用增长预测及治理研究”成果。

  今天,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家学者在复旦大学发布“我国医疗费用增长预测及治理研究”成果。据介绍,该协同创新中心运用风险预警、前瞻治理方法学,结合系统动力学等技术,综合考虑我国人口数量及结构变化、健康状况、卫生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物价变动、医疗行为等影响因素,构建了我国医疗费用增长的预测方法和模型,并运用该预测方法和模型,分析了未来5年我国医疗费用的增长趋势,提出了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

  据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首席战略科学家、复旦大学教授郝模介绍,1991年至2013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的年均增长率为17.49%,如果现有的政策环境不变,预计2015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的年度增长率将达14.33至18.24%,明显高于我国2013年人均GDP8.97%的粗增长率。他同时表示,如果不做干预,预计到2020年,我国医疗费用将依然保持12.08至18.16%的年均增长率,这一增速将明显高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且会加重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

  “我国医疗领域中‘浪费型补偿机制’成为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日益严重的关键所在。”长久以来,医疗机构收入有财政差额补贴和服务收费两条途径。受上世纪80-90年代宏观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政府降低了医疗服务的财政投入,通过鼓励公立医院“自筹资金”、“自收自支”来弥补政府投入之不足。而在服务收费中,定价机制的长期扭曲,使得公立医院难以从医生技术服务以及常规项目提供中获得必要的收入回报,过度医疗成为其维持自身生存的无奈之举。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过快增长,也造成了各类社会资源的浪费。

  “不过,医疗费用变化应该能够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根除浪费型补偿机制,有公认的治理技术支撑。该中心提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医疗与社会协调发展良性循环策略”,如可按“医疗费用总额预算+完善财政筹资职能”、“医疗费用总额预算+按服务单元付费”组合支付方式改革,医疗费用不合理的过快增长势头就有望得到有效控制,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也能进入到良性发展中。

  郝模等专家进一步建议,“医疗与社会协调发展良性循环的策略,早做早得益”,如果1991年就实施,那么1991至2015年、1991至2020的24和29年期间,人均医疗费用均能够控制在14.31%和14.14%的年均增长率,略低于1991-2013人均GDP年15.13%的粗年均增速。在此前提下,社会各方抱怨的问题均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或缓解。

  随着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势头的控制,医疗费用变动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卫生总体筹资水平适宜;单元服务收费定额制度下,百姓个人医疗费用支付明显下降,“看病贵”的不满有望消除;医疗机构浪费型补偿机制得以扭转,医疗机构逐渐步入“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内涵式发展模式;在“少开药、少开高价药”合理用药行为导向下,医药市场高价药易销畸形现象得以扭转,逐渐有序;医疗保障支出可控、可预期,收支失衡不再是医保部门的担忧。在此基础上,医、患、药、保及社会等各方面临的问题有望一揽子解决,实现医疗卫生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全民健康事业。

  专家表示,医疗费用适宜控制,实现医疗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政策方案在技术上是成熟的,操作是可行的。任何一县、一市、一省,乃至全国,都可以实施并于1至3年内即可取得预期效果。

关键字:医疗费用,治理研究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