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同业交流 -> 卫计委禁止互联网医学诊治的原因
卫计委禁止互联网医学诊治的原因
时间:2015-04-27 11:40:20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生物谷
互联网思维意味着联通一切,但在医疗这个特殊的领域,出于对病人的保护,则必须做出一定的限制措施。

  互联网思维意味着联通一切,但在医疗这个特殊的领域,出于对病人的保护,则必须做出一定的限制措施。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日前明确表示:互联网上涉及医学诊断治疗是不允许开展的,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询。

  国家卫计委去年8月就曾经出台过相关规定,要求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可以说,国家卫计委对于远程医疗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而这种看来很严格的要求也是有必要的,因为医疗涉及到病人的身心健康,我们有必要对此从严要求。但是,“禁止网上医学诊治”不等于“叫停互联网医疗服务”,对于符合法规和政策要求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我们还是应该鼓励的。

  我们在互联网的求医问药过程中,咨询和问诊理论上讲很难区分,如果严格按照医学方面的界定,什么叫违规,比如这个医疗诊断怎么样诊断了,比如你下了一个决定性的结论,比如你通过它的聊天决定,就是得了糖尿病,或者就是得了冠心病,这就属于诊断的阶段。还有比如医生开了处方药,或者医生处理一个非常详细的治疗方案,理论上讲,按目前的规定,如果是非正规机构的话,就算违规了。咨询更多是了解,但是这里面这个度很难把握,比如您是患者我是医生,我可能说你可能是糖尿病,可能是冠心病,我建议您吃什么药,或者说我建议您怎么治疗,然后最后补上一句,您请上三甲医院进行进行诊治。您说这算是咨询还是算是问诊?所以某种意义上讲,虽然有了严格的界定,但是普通的患者通过网络想寻求一个决定性的结论,希望能够有一个治疗方案,所以这样一个相应的规定出台,虽然它是本着患者健康利益的考虑,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应该很难区分。

  首先要理清一点,卫计委出于患者本身的安全考虑,比如网络,由于不能见面,不能亲自听、或者进行一个主观的判断,可能会对这个病情的诊断或者相应的治疗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患者本身的健康,或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初衷是好的,但是我们一些部门习惯性行政性的思维,除了这个别什么都不行,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一种方式。互联网时代很多人身体不舒服,第一件事想的并不是马上去医院,先上相应的搜索引擎上,再根据这个情况具体进行一些相应的诊疗,这样禁的话,我觉得某种意义上讲,网上看病本身是禁不了的,这在西方走过这样一段历程了。我们知道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网上诊疗也有这方面的顾虑,进行了很多的限制性措施,但是最终结果还是不行,因为上网的医疗服务市场,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词,互联网+这样一种思维,已经是挡不住的,所以一味堵我个人认为没有用,更多应该承担对这个市场和相应平台进行有效的监管和依法惩处,才真能让互联网求医问药的市场,能够做大做强。

  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非常大,相关的数据统计在未来几年能达到上百亿的利润,商家肯定是逐利的,不可能有商家不去考虑,在这个市场做大做强,未来应该是这样。一方面现有的公立医院,相应医疗服务能够进行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也就是说这么多人上网看,除了互联网思维是一个思路之外,更多是因为我们目前国内还存在看病难、看病贵,或者说医生每天接诊那么多,每个人排个俩小时,看个两分钟这样的现象还会经常出现。所以现有医院进行深化改革,比如破除以药养医,比如破除相应医疗器械上的一些黑幕,同时卫计委应该跟大的平台进行有效的沟通,进行互联网深度的合作,因为深度合作有一个什么好处,老百姓最主要图两条,一个能看得上病,一个看得好病。现在挂号那么难,如果通过互联网平台能够有一个有效的整合,不就直接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吗?再加上互联网医疗,中国的医疗资源不均衡,才造成了现在所有人都往大城市来拥,北京市每年来看病外地的朋友难以计数,所以这样一个现有资源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来多建就诊点,让它能够密布城乡,我觉得这对于未来深化医疗改革有好处,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有效的监管,加上大力的扶持,这才是卫计委应该做的工作。

关键字:互联网,医学诊治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