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同业交流 -> 从上海卫生系统大数据窥视数字医疗未来
从上海卫生系统大数据窥视数字医疗未来
时间:2015-11-06 11:43:42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
现在中国的数字医疗发展最缺乏的是有效的顶层设计、政策以及相关法律。

  “现在中国的数字医疗发展最缺乏的是有效的顶层设计、政策以及相关法律。”——高解春

  “2014年,上海60岁以上的老人平均年就诊次数达到了17.5次,平均一个月的就诊次数是1.5次左右。”


  “你上午在徐汇区某个社区卫生中心配过药,下午再去卢湾区的某个三甲医院看病,你上午的配药信息三甲医院的医生会通过系统中得到提示。”

  在11月5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等主办,医树传媒和财新健康点等承办的、以 “医疗信息,全球互联”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数字健康大会暨2015中国数字医疗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计委信息化中心副主任曹剑锋向与会者介绍了2011年4月上海市启动的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的发展情况,并列举了这样一些数据和例子。

  数字医疗带你体验医疗服务的个性化

  类似上述这些的数据都汇聚在上海市卫生信息化工程平台上,医院的门诊住院电子病历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子病历、健康档案进行匹配,建立了安全用药的支持库体系,通过智能提示系统,在医生工作站上提醒医生患者有重复用药、重复检查的情况。

  据曹剑锋介绍,2014年这个平台一共发出重复用药、重复检查的智能提示1115万次,医生遵从提示165万次。经初步的测算,节约相关的医疗的费用1.6亿元。

  据了解,目前健康网平台实现了上海全市422家公立医疗机构诊疗数据每天的采集与汇聚。采集的数据主要是门诊和住院两大类,涉及了医院的HIS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实验室检验信息系统,放射信息系统,以及手术管理信息系统这五大系统。截至2015年10月底,市级平台一共采集了约7.21亿份门急诊的诊疗病例,625万份住院病例,各类明细数据的数据总量已经超过了250亿条,平均每天是1600万条的数据量在增长。

  曹剑锋表示,除了避免重复用药重复检查的发生,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还可以为医疗改革相关的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数据基础。例如,医药分开以后,利用一些诊疗数据的细化的收费项目等数据,提供了更多更精细化的基础测算的模拟数字,来测算医疗服务费用上涨多少,提升哪些医疗服务费用可以弥补或者替代医院在药品方面损失的利润,为决策支持管理做服务。

  没错,这就是我们说的数字化医疗,把计算机的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医疗过程。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认为,未来数字医疗带来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医疗服务的个性化。

  数字化医疗实践中要关注中国特色

  其实,数字化医疗在中国真正起步尚不足五年。短短的五年时间,不仅诞生了由政府主导的卫生信息体统,各种数字医疗、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公司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头。9月16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研究报告《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变革》。报告指出,2014年,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获得的风险投资约45亿元人民币,投资领域包括医药电商、医患在线交流服务、疾病管理应用软件等等。

  报告作者、波士顿咨询公司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夏小燕表示 :“我们预计,到2020年,这一市场规模(按照应用数字化医疗的支出计算)将达到近7000亿元人民币,较2014年约200亿元人民币的水平有极大提升。”数字化医疗在医疗服务价值链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发展迅速,有望改变既有的营运模式和利益分配规则,但是在许多数字化医疗的实践过程中,也出行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中国的数字医疗发展最缺乏的是有效的顶层设计、政策以及相关法律 。他同时指出,在进行数字化医疗实践中,要关注中国特色。一是中国是全世界不多的公立医院占主体的国家,最应该做互联网医疗,数字医疗的是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是互联网医疗不可绕过的主力军;二是希望市场推动互联网医疗,但因为牵扯到医疗和健康这两个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东西,因此有两个很重要,一个是政府的顶层设计,第二个是有关的政策和法律保障。

  医疗信息共享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上海算是国内数字医疗起步比较早的地区,作为这个项目的工程总指挥,高解春对数字医疗的未来十分看好,“互联网医疗滚滚而来,谁说不行,谁说没有未来,谁就是挡车的螳螂。数字医疗的趋势就像是互联网崛起一样。”

  但高解春同时也对目前上海数字医疗的发展状况并不满意:“开了一个好头,起了一个好步,现在的结果不尽如人意。”

  相较美国数字化医疗领域投资,中国的差距依然巨大

  高解春认为,原因在于我们的数字医疗设备很好,单个医院把医疗信息放在自己的库里面没有任何问题,但在数字设备的网络化、医疗信息共享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瑞金医院的医疗信息化在上海算是探索的比较早也比较好的,负责瑞金医院信息化的副院长姜昌斌也有同样的忧虑:“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在互联网,在大数据的应用里面,我们最大的瓶颈是数据不完整和有效数据太少。”

  “我们很希望患者所有的数据,从健康、家庭、医院、出院后所有的数据能够完整地体现。”姜昌斌举例,比如说,现在肿瘤发病率很高,从专业的角度医生希望知道患者的三年生存率,五年生存率,或者是死亡率,某种疾病的死亡率达到百分之多少。但现在医院拿不到患者死亡的信息,尽管有随访,但还是很难了解到患者的全面信息。如果使用大数据,把民政系统、公安系统、医疗系统所有串起来,就可以分析,哪些肿瘤经过哪些治疗他的生存率是多少,他的死亡率是多少。这样的话医疗数据库就完整了。

  中国医疗市场的未来发展轨道已显而易见,数字化医疗正在迅速升温,无论医疗行业未来的变化对现有各环节的参与者意味着重大威胁还是全新机会,都要求这些参与者迅速行动起来,做出符合中国特色的有效改变。毕竟,瞬息万变的数字化时代,按兵不动意味着淘汰。

关键字:卫生系统、大数据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