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卫计委举行了2015年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熊煌、国家卫生计生监察专员周军、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章雄对“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总体工作情况做了介绍。
会上,周军首先总结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一年以来取得的成绩。
一是患者就诊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各地通过优化门急诊布局,设置醒目标识,保持环境清洁,为患者尽可能提供干净、整洁、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二是积极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扩大预约比例,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截止到2015年11月底,全国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平均值达到32.1%,开展分时预约诊疗的医疗机构近4万家,有效分流了就诊患者。
三是合理调整诊疗资源,推行日间手术模式,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效率。到2015年11月底,全国有3002家医疗机构开展了日间手术,进一步缩短了患者的术前等候时间和住院时间。
四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也是到2015年11月底,全国有1238家三级医院建立了互联互通信息库,为患者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信息查询等一系列便捷服务。有660家三级医院通过新媒体、微平台等途径发布诊疗信息,利用手机APP、微信支付等方式,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排队时间。
五是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浙江杭州市实现了市民卡的“诊间结算”,有一些在病区和护理站就开展了出院的结算工作,省去了患者大量等候时间。
六是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进一步落实优质护理。到2015年9月底,全国所有三级医院都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有1036所三级甲等医院实现了全院覆盖,占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总数的89.4%。有5207所二级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占全国二级医院总数90.9%。
七是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截止到2015年11月底,全国有1599家三级医院、4563家二级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诊疗行为进一步规范。
八是注重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服务。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有13632家医疗机构开展了社工服务,有19195家医疗机构开展志愿者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和志愿者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九是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三调解一保险”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调解机制的作用日益凸显。2015年1-8月,人民调解处理医疗纠纷4.3万起,调解成功率在85%以上。医疗责任保险逐步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2015年新增加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医疗机构1万多家,为处理医疗纠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对于12月16日将在乌镇召开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周军表示,“信息化”已上升到政府层面,从卫生计生领域来看,借助互联网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始终在进行并不断深化。近两年,“智慧医疗”和“移动医疗”在医疗卫生领域普及和广泛使用,有很多医疗机构借助信息化手段改进医疗服务,对流程、医疗服务模式进行创新,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也对人民群众就医观念产生了影响。通过移动支付以及微信息等平台的使用,大大提升了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了挂号、缴费、服务的效率,有效减少了患者排队的次数和等候的时间。
随后,章雄对于上海市推进“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成绩做了介绍。章雄表示,上海针对这个“行动计划”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信息化。提出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善患者的体验。具体包括,加强信息引导,要通过新媒体、微平台等途径告知医院就诊时段分布信息,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对门诊等候、预约诊疗、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手术前后的患者,通过新媒体、微平台、告知单等多种形式提供提示服务。通过诊室内记账、诊间结算、手机等移动设备支付,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挂号、缴费、取药排队时间。同时要加强信息的管理,我们通过加强医院的信息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比如电子病历,建立互联互通大数据的信息库,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信息查询等服务,有条件的药房还要推行自动化设备降低用药错误。还比如提供信息查询,在保障患者隐私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检验检查结果查询方式,我们可以提供自助打印、手机短信、微信平台、电话告知、网络查询等各种形式的查询服务。
自实施“行动计划”以来,上海实现38家市级医院与16个区县公立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方便医生实时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与就医信息,减少患者的重复检验和检查;建立覆盖全市38家市级医院的医疗预约服务平台,同时建立家庭医生的双向转诊预约平台,并在6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试点。同时,38家市级医院均开展自助挂号、“门诊一站式”付费、自助信息查询、微信导诊等服务,27家医院间实现门诊患者自助储值缴费的跨院跨行通存通用。 此外,28家市级医疗机构开设专病整合门诊173个,减少疑难病患者的往返奔波。年服务患者21.97万人次,63家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服务,涵盖90余个病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