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疼痛医学界的一件大事,更是疼痛人的喜事。”今天(2月28日)上午,令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前任主委樊碧发教授兴奋和激动的喜事是——国内第一个重度垂直移动医疗“疼痛在线”宣布诞生。这是一个不给医生补贴,不以讨论病例作为与医生的粘性,融合医生集团与互联网+思维,构建医师传帮带圈子的师徒社交关系,基于圈子的分级诊疗和多点执业、医教研共享平台。
据报道,英国一项涵盖了全球14个国家7000名成人的“全球疼痛感”调研显示,全球65%的成年人每周都要遭受身体疼痛的困扰,其中97%的澳洲人日常生活中都能感到疼痛,但70%的人认为疼痛是生活的一部分,34%的人认为疼痛是软弱的象征。中国受访者的疼痛比例为94%,其中73%的人了解疼痛的原因,但一半人不知对症下药。疼痛被现代医学列为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已经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樊碧发教授介绍,目前疼痛医学在临床上主要针对慢性疼痛,患者多为神经病理性疼痛、肩颈腰腿痛、肿瘤性疼痛等。近年来,随着卫生部227号文件的颁布,大量的疼痛诊疗科和疼痛诊疗中心作为新型科室出现在我国各级医院,显著提高了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学科作为中枢学科正在整个医学领域中占据越来越突出的地位,一支具有相当规模和学术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已经建立,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大多开展了疼痛诊疗工作。
而在县级医院,疼痛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办公室主任任莉梅介绍,不少县级医院一方面缺乏疼痛科的技术力量,另外一方面是院长的支持力度不够,因为疼痛科目前还算是新型科室,院长可能会犹豫,对科室的发展抱观望态度。
来自县级医院疼痛科的主任们证实了这一说法。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丁辉有说,成立于2010年的疼痛科最大的困难就是人才,因为疼痛科的收费项目没有明确,只能往神经科、麻醉科上靠,既不规范,也不利于学科发展,更不足以支持人才发展。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缪绣华也说,疼痛科是一个新的领域,起步比较难,老百姓也不了解,专门过来看疼痛的病人还是少。该科2010年开始建设,目前疼痛科的技术能开展的都在开展,经过5年的发展,目前拥有床位15张,门诊量也只有每天十几人次。虽然困难重重,但丁辉有相信,疼痛科是朝阳科室,前景广大。
“疼痛在线”由疼痛学领域泰斗、医学传媒、互联网领域资深运营团队共同研发。其产品核心是通过医生师徒社交圈带动学科人才建设,尤其是针对县级医院的学科人才培养,将若干师徒圈变成合纵连横的小型医生集团,重构医疗资源。以县级医院为节点,一张名师高徒的学科医生地图能够让患者轻松找到急需的专家或者专家培育出来的所在县级医院的高徒医师。最终,因为“十病九痛”的疼痛这一显著生命体征,因痛就医,疼痛有望成为患者就医的一个巨型入口,“疼痛在线”变身为一个强大的分诊平台。
疼痛在线CEO张天雄介绍,所谓“重度垂直”,有四个方面的含义:
医改政策垂直执行。国家医改政策引导优质资源下沉,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医生资源垂直联盟。在韩济生疼痛医学研究院的战略合作亲密支持下,将把全国的疼痛医生跨区域、跨城市、跨学科的重度聚集起来,成为中国最大的疼痛医生联盟。
患者需求垂直诉求。医疗服务需求的特点是纵向衍生;基数大、不好治、必须治、频次高。
互联网+垂直运用。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升传统医疗效率、优化资源、改善体验;打造一站式完整闭环医疗服务体系。让广大医生和医生之间、医生与患者之间更快捷合理地链接、分享、互动。
中国医院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郭云沛说,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的整体业态中,综合平台多,专注单科建设的少;热衷飞刀飞诊走穴的多,垂直下沉、扎根学科科室建设、培育提升基层临床能力的少。疼痛在线正是后者。这既是一个可喜的尝试,也是新的挑战。
同样激动的还有中国疼痛学科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济生,他不仅亲笔为疼痛在线题字,还高度评价“疼痛在线”是一家高质量的网络公司,能调动媒体和企业巨头的力量;而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是疼痛医学专家汇聚的场所。两者联合,力大无穷,可以把疼痛医学界同仁为民除痛、普济众生的愿望更大规模地体现出来。
“为民除痛是医师天职,免除顽痛是人民权利。”医生集团和互联网+,让世界没有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