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同业交流 -> 医疗服务投资的思维转化
医疗服务投资的思维转化
时间:2016-03-07 13:30:02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生物谷
在经济整体下行、市场寻求新热点和政策推动等几重因素的影响下,医疗服务市场成为投资热门,大量行业外公司都开始布局医疗服务产业投资。

  在经济整体下行、市场寻求新热点和政策推动等几重因素的影响下,医疗服务市场成为投资热门,大量行业外公司都开始布局医疗服务产业投资。与传统的对产品方的投资不同,医疗服务投资是一个较新的投资领域,原先采用的以技术或渠道来带动产品销售的投资思维很难在医疗服务领域获得应用。而且,中国医疗服务产业长期以公立体系为主,整体服务体系非常僵硬,除非有较大的政策推动,难以在短期内作出转变。如果对医疗服务投资抱定以简单的资源迭代和置换的思维,则很难在这一领域立足。

  因此,医疗服务市场的投资挑战首先不是简单的资源获取和整合,而是思维定势的突破,其次才是如何去重新认识市场上的各类主体和资源,最后根据定位再去制定战略和整合资源。

  首先,改变传统医疗投资的思维定势。传统的投资思维始终集中在以大型公立三甲为参照物,通过建设一个管理制度和硬件设施都良好的服务场所,同时引进优质的医生来提供一站式的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和硬件设施对资本来说都不构成挑战,但医生资源的引入却是一个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由于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的强势地位和医生所获取的主要利益都集中于此,绝大部分医生很难跳出体制。现在的多点执业并无助于民营医院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因为医生是借来的,并不能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服务流程和控制体系。因此,医院投资长期以来只能集中在较为容易突破的少量专科,比如眼科、齿科和妇产科等。

  在公立三甲的优势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的情况下,即使推出医生自由执业的政策也难以推动医生走出体制。因此,在中短期内医院投资都很难获取足够的优质医生资源。如果换一种方法来直接购买三甲医院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但真正优质的三甲是不会出售的,而肯出售的三甲自身问题也非常严重,如何去整合购买后的医院就成为一个很大的挑战。在很多时候整合一个三甲比去新建要困难的多。

  因此,医疗服务投资需要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重新来定义发展模式。既然在短期内购买三甲和推动三甲优质医生走出体制的难度那么大,医疗服务投资需要另辟蹊径。在控费和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下,基础医疗加专科的模式可能更符合市场内在的发展趋势。

  在医保基金面临长期的压力之下,支付方的控费动力是非常强的。控费的手段主要集中在开源节流,但在劳动人口总数长期下降的趋势下,开源能力有限,节流就成为主要的方法。节流的方法主要集中在打压药价、病人回归基层和控制医生的行为。从政策面上推出商业健康险的税优来看,医保基金未来压缩报销目录让商保来承接也是可能的选项。因此,一家医疗机构要在未来的中期发展中获得一定的增长就必须紧扣这一市场主题。结合商业健康险的基础医疗加专科的模式可能会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

  从美式高端医院和睦家在早期的成功发展来看,这种模式也是有一定价值的。和睦家医院本质定位是为外籍人士和国内的高端人群提供基础医疗的服务,早期以妇产科为特色,后来扩展到多个专科,但妇产科仍是其最为核心的专科业务。而妇产科的专科服务本质上也是一种专科特色的基础医疗服务,不是以技术能力取胜而是以服务取胜。当然,和睦家的定位过于高端,这对其自身的规模扩张带来一定的压力,如果向中端发展则将获得新的市场增长点。

  因此,如果以中端人群的基础医疗和部分专科需求为主要定位,配以一个中端的商业保险来覆盖医保所没有赔付的范围,这样的医疗机构投资或在未来会获得一定量的增长。但这样的医疗投资与商保的关系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没有密集的这类机构的布点,健康险购买的意愿是非常低的,如果没有健康险,依靠用户自费的医疗机构收入增长有限。和睦家当初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在中国的外籍人士本身都已经有商保,而以本土中端人群为目标的新型医疗机构则将面临商保覆盖人群不足的困境。

  在政策上,健康险的税优可能是未来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一旦有力度的政策出台,将有力的推动健康险的销售,从而促进新型医疗机构的发展。但在短期内出台这类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可能还是需要市场自身去摸索。对于有价值的商保来说,切忌以单体或几家医疗机构为主体开发产品,这将大大局限健康险产品的用户,一定要有覆盖广阔的医疗网络和高效的后台运营和客服才能吸引用户。因此,在某一区域大量产生新型医疗服务机构后配上区域性的商保将可能获得发展,支付方和服务方将良性互动并推动各自的发展。

  如果从这个医疗服务投资逻辑来看,市场上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并不是医疗投资所最值得追求的,而是普通的拥有一定年资的合格医护人员。这里并不存在资源的迭代,而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重组。合格的医生并不难获取和培养,只要坚持一定的培养标准和诊疗标准。在意基础医疗为根本的前提下,进入一部分可以通过服务取胜的专科,可以开发更多的用户,比如儿科、妇产科等。而在那些对技术能力有较高要求的专科领域,私立医疗机构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在整体限制公立大医院发展的前提下,高端设备的投入上私立医疗机构更有优势,很多优质的专科可以采取公私合作的模式来发展。

  这样的模式最大的好处是不受制于人。无论是PPP模式中的特许经营还是院旁院的模式,都高度受制于公立医院的技术能力,一旦这类资源受限,整体运营的风险是非常高的,不是一个可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而以基础医疗和部分以服务取胜的专科,用户认可的是服务和基本的技术能力,而不是三甲的专家,自身的可持续性能力是非常强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医疗服务的一个分支的互联网医疗也可找到合适的发展路径。互联网医疗只有扎根于基础医疗,才能获得可持续和成规模的发展。但由于线下合格基础医疗服务的匮乏,互联网医疗的服务方始终是非常匮乏的,这也从根本上制约了其自身的发展。只有通过自建医生团队或等待线下新型医疗机构大发展后才能获得大规模发展,而不是试图以纯粹的平台思维去圈医生来发展,这必将导致最终的失败。

  总体来看,医疗服务投资已经历多年,本身并不是一个大规模的市场,但随着政策的开放和大量资金的涌入,这个市场在未来将急速扩张。但是,过去的医疗投资大部分并不成功,要想获得稳定和长期的发展,医疗服务投资必须转换原先的思维,向更为符合市场趋势的方向发展。

关键字:医疗服务、思维转化
反馈
版权所有2012-2019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网 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1013684号-2